天与地之间,山水林田湖草沙之中,万物同源,众生一体。
泥土感受种子的脉搏,新芽感知空气的温度,鸟儿捕捉昆虫的韵律,昆虫发现花儿的气息……
在万物之中我们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感知生物多样之姿。
国家植物园的主要功能包括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为主,科学传播、园林园艺展示等,是国家植物多样性保护基地。《万物共生大讲堂》是国家植物园倾力打造的生物多样性科学文化论坛,以“讲好中国植物故事、传播生物多样性之美”为宗旨,通过邀请植物、动物、各类生物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向公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构建一个生物多样性跨界交流与植物科学文化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在专家和公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向公众全景式展现、立体式还原中国悠久的植物科学文明和灿烂的生物多样性文化,把 “与自然共生、与万物共融”的五千年中华文明精神特质传播好,把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好,推动全民生物多样性素养的提升,增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第三讲活动招募
活动主题
外来植物的利与弊
活动时间
8月5日晚17:00-19:00,请于16:45前到达科普馆完成签到,17:00后将无法进入活动场地
活动地点
国家植物园科普馆
招募对象
本次活动仅限7-14岁,1大1小亲子家庭报名。招募人数上限30人,名额报满后系统自动关闭,不再开放。
专家简介
马金双,博士,研究员,国家植物园(北园)首席科学家。治学严谨、科研成果丰富,为植物学相关科学传播工作做出大量的工作,在植物分类学领域内有多项“第一”的创举,包括创建植物分类学专业网站3个(包括英文水杉网址,www.metasequoia.org,2000-2018, www.metasequoia.net,2018-至今)、编著出版首部《中国植物分类学纪事》(中英文双语版)和《东亚植物分类学文献》、首次全面系统整理包括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全部木本植物的《东亚木本植物名录》(英文版)等;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基础专项,主编《中国入侵植物名录》《中国外来入侵植物调研报告》、《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等多部专业著作,共同主编《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图鉴》《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园林之母》,英文版《中国归化植物名录》、《中国植物分类学者》等专著;另外,任多达18卷加附卷、1280万字的《胡先骕全集》第一副主编;发表论著200多篇部(近一半为英文)。
课程简介
简述外来植物的定义与范畴,介绍中国利用外来植物的历史与实例,并通过外来植物的有用与有害植物的介绍,梳理认知外来植物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作用,不仅合理地使用外来植物,同时还要防范有害的外来(入侵)植物。
报名方式
报名系统将于8月3日14:00开启,8月4日14:00报名结束后系统自动关闭,不再开放。关注国家植物园微信公众号,点击最新推文“活动招募丨国家植物园《万物共生大讲堂》第三讲”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跳转到报名系统。
特别提示
1.报名时请准确填写各项信息,点击提交后系统会显示临时联络微信群二维码,请务必识别加入,便于获取活动相关详细通知信息;
2.活动现场仅限报名成功人员凭签到二维码签到入场,其余人员均不能进入场地,私自转让名额无效;
3.本次活动免费,公园门票需自理,请您关注国家植物园微信公众号,按照个人需求自行预约购票,入园后按指定时间、地点集合,活动现场听从工作人员安排;
4.会场内不能饮食,不要随意走动,保持课堂安静,请按照场馆要求参与活动;
5.活动现场会录制课程视频,用于后期宣传、总结等工作,报名参与的公众默认同意该活动中的肖像使用权;
6.建议您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请安排好时间,提早出门,避免迟到。
7.如活动时间遇到极端天气或其他不可避免因素影响,活动有可能推迟或取消,请以群内信息为准,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