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招募丨国家植物园《万物共生大讲堂》2024年第四讲顾垒《植物之爱》
2024-04-11 17:0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天与地之间,山水林田湖草沙之中,万物同源,众生一体。

泥土感受种子的脉搏,新芽感知空气的温度,鸟儿捕捉昆虫的韵律,昆虫嗅到花儿的气息……

在万物之中我们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感知生物多样之姿。

《万物共生大讲堂》是国家植物园倾力打造的生物多样性科学文化论坛,以“讲好中国植物故事、传播生物多样之美”为宗旨,通过邀请植物、动物、各类生物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向公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构建一个生物多样性跨界交流与植物科学文化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在专家和公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把“与自然共生、与万物共融”的五千年中华文明精神特质传播好,把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好,推动全民生物多样性素养的提升,增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2024年第三讲活动回顾

“万物共生大讲堂”2024年第三讲,特邀国家植物园、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刘冰老师,以“探秘野性非洲”为主题展开介绍了非洲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以及特色植物。公众通过讲堂,深度了解与长颈鹿一起协同进化的金合欢全身遍布荆棘,但也不妨碍它们为一些食草动物提供食物资源;黄瓜的亲戚刺猬黄瓜的果实身上长满刺毛;各种千里木高大的身躯更是让人颠覆了对草本植物的认知;猴面包树的果实可以为人们提供独特风味的果汁。独特地域上的特色植物令公众充满好奇和惊叹。植物的多样性为人类生活创造丰富的资源和美好的生活环境,关注并关爱一草一木是每个人的事,也是一件幸福事。

2024年第四讲活动招募

活动主题

植物之爱

活动时间

线下时间:4月13日周六,请于16:45前到达科普馆完成签到,17:00后将无法进入活动场地。

线上直播时间:4月13日周六晚17:05准时开播

活动地点

国家植物园科普馆

招募对象

本次活动仅限7-14岁,1大带1小亲子家庭25组招募人数上限50人,限制时间内名额报满后系统自动关闭,不再开放。

专家简介

顾垒笔名顾有容,植物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理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评审专家,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科学顾问,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互联网植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科普kol,2020年百度百科年度人物。作品曾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银奖、湖北省优秀科普作品等奖励。

课程简介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有赖于花粉从雄蕊移动到雌蕊,这一过程称为传粉。大多数情况下,传粉需要外部媒介的参与。传粉媒介既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风和水。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植物的花器官特征与这些传粉媒介互相适应,双向奔赴,其结果从植物这一侧看,就表现为对某一种传粉者的“喜爱”。在本次课程中,我将向大家介绍这些“喜爱”是如何产生和维持的、它们在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活中有怎样的价值、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

报名方式

报名系统将于4月11日16:00开启,4月12日12:00报名结束后系统自动关闭,不再开放关注国家植物园微信公众平台点击最新推文活动招募,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跳转到报名系统。

线上直播,请在4月13日17:05扫描活动招募推文中的二维码进入。

现场活动特别提示

1.报名时请准确填写各项信息,点击提交后系统会显示临时联络微信群二维码,请务必识别加入,便于获取活动相关详细通知信息;

2.活动现场仅限报名成功人员凭签到二维码签到入场,其余人员均不能进入场地,私自转让名额无效;

3.本次活动免费,公园门票需自理,请您关注国家植物园微信公众号,按照个人需求自行预约购票,入园后按指定时间、地点集合,活动现场听从工作人员安排;

4.会场内不能饮食,不要随意走动,保持课堂安静,请按照场馆要求参与活动;

5.活动现场会录制课程视频,用于后期宣传、总结等工作,报名参与的公众默认同意该活动中的肖像使用权;

6.建议您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请安排好时间,提早出门,避免迟到。

7.如活动时间遇到极端天气或其他不可避免因素影响,活动有可能推迟或取消,请以群内信息为准,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作者:

国家植物园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