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之美者,自古以来即为中华民族所珍重,并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品格与精神价值。千百年来,中国人将对自然界和生活中之鸟兽草木的细致观察与认识,融入文化意义与时代趣味,通过玉这种珍罕的天然材质,千磨万琢,运思幻化,创造出种类繁多、栩栩如生、意趣盎然的动植物题材玉器,为玉石材料注入了温暖灵动的生命活力。本展览精选商代至民国初年历代动植物题材玉器230余件,展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观念和高超卓绝的玉雕工艺。
龙与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深入人心的神化动物,自古以来即被视为统治者最高权力和神秘力量的代表,也被看作预示着各种美德和祥瑞降临的化身。通过玉器文化发展史,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龙凤形象的文化地位,也可以窥见不同历史时期龙凤形象的演进特点。
兽与禽,本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两类动物,中华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与拼搏竞争的过程中,逐渐赋予了走兽和飞禽文化的寓意和道德的力量,使其拥有了超自然的灵性,成为中国玉文化的重要内容。
唐宋以后,中国玉文化逐渐走向世俗化和写实性,客观反映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动物形象的玉器大行其道。天养之蝶燕鱼虫,家豢之鸡犬鹅猫,品类万端,皆可为器,原有威猛神性的狮虎熊貔也开始变得温顺可玩,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松柏长青,花开富贵,君子居竹,高士倚梅。人们将植物文化与玉器雕刻相结合,创造出文化寓意深刻的植物类玉雕作品。特别是明清以来,玉器的实用性与陈设性进一步增强,在玉文房器、山子、插屏等器型上适宜开展雕刻植物类题材,为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五谷丰登,节令时鲜。琢玉为果为实,可佩、可赏、可玩,造型丰富,寓意美满。石榴、莲蓬等常常象征多子多福;葫芦、佛手、仙桃等代表福寿绵长。灵巧生动的蔬果形象玉器直到今天也被人们喜爱与崇尚。
展览名称
“玉”见生机——中国古代动植物题材玉器展
展览时间
2022.01.28——04.10
(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
颐和园博物馆
图文编辑
宣传科
素材来源
文物管理科
*版权归颐和园所有,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