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说到七夕,大家很自然就会想到“中国的情人节”、牛郎织女、鹊桥会、看星星、诉衷肠、收礼物……七夕节的来历到底是什么?七夕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中国式浪漫”的七夕节~
现存古书中最早确凿无疑地出现“七月七日”这个日期的,是东汉学者崔寔所撰的《四民月令》,叙述一年十二个月之行事,可视为东汉乡村岁时生活与风俗的真实写照。其“七月”条中就记载了七月七日的诸多事务。按照习俗,七月初七这天要做酒曲,用兰草及蜀漆草制作用于除虫、解毒、治病的药丸,曝晒经书及衣裳,这天还可以作糗(即一种便于保存的干粮),还可以采苍耳(即葸耳,古人以苍耳籽榨油燃灯烛)。七月七日曝晒书籍、衣物的习俗表明,在东汉时期七月七日已经是一个有着特定风俗的节日了。
七夕在东汉才固定到了七月七日这一天,因主要风俗是乞巧,故七夕节也称为乞巧节,女性乞巧的对象是织女,所以,七夕节与织女崇拜有关。
乞巧的法子有好几种,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和“投针验巧”。其中“穿针乞巧”的习俗来源最早,七夕夜女子们聚在一处将七根针或者九根针并排放在一起,能将五彩丝线连续穿过七个针孔或者九个针孔的女子便是“得巧”,反之就是“不得巧”。此处还有比针线快慢的,能最快穿过针孔者便为“得巧”,穿的慢即为“输巧”。
除了乞巧,古时还有晒书晒衣、为牛庆生、种生求子、拜魁星、拜织女等习俗。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
清代颐和园里是怎样度过七夕的呢?《宫女谈往录》记载晚清宫女荣儿的回忆:
晒水
“七月七是女儿节,这一天那些做绣鞋的、做针线的女人都可以难得的停工一天。七月初六以前,小太监们就要准备好青瓷钟形深斗的水碗,每个碗配有一个小瓷碟。七月初六中午,要开始晒水了,每个人晒三到四碗水备用。碗要一点油星不带,水要清水,一点沉淀的东西不许有。碗要放在廊檐下、太阳能照到的地方,而又不能沾尘土。主要是能请太后观赏评比的地方,摆在太后用完午膳后遛弯常到的地方。这就选在乐寿堂的天棚外面,一进门花池子的地方,搭两个长几,把碗挨着个摆好,注满了清水......”
“晒水可不是简单的活儿,要把水晒出一层皮来,水皮上放一根针,水能把针托起来。水皮在碗里是一整张,破一点就没有表面的绷紧了。七夕之前降水较多,碗里的水不能被雨淋,小太监们护着水兢兢业业地轮流看守,直到初七的中午。”
丢针儿
“自七月初六中午晒水以后,到初七的偏晌午,已经是十多个时辰了。水早就起了皮。瓷青的小碟,有方的,有圆的,里面放上小的绣花针,都是经过特别挑选的,要选针细孔大的,尤其是孔大最重要。这种游戏叫“丢针看影”。初七当天太后用完正膳后,就要出去遛弯。到了晒水的地方,架几上正中央摆着一个磁青大缸子,这是专给太后准备的。老太后是不乞巧的,可侍女们要求织女保佑着老太后的眼睛年老不花。”
“由宫女小娟子代为乞巧。小娟子先要洗手,随即双手合十,微闭二目,向天叩头三个,再替老太后求福。头磕的非常慢,表示虔诚,起来后,一言不发走向水碗,用指甲拈起一根绣针,轻轻把针放在水面上,针要南北向,针尖向北,针孔向南,要让太阳光从针孔中射过去,这叫作“红日穿窗”。
评判
“以后就要请老太后当公平裁判了,军师是庆亲王的女儿四格格。有的针影像个梭,四格格说这是织女把梭借给你,将来你巧,能织布;有的针影一头粗一头细,说这是砧子上头的杵,将来洗衣服干净,是个利索人;也有的像原来的针影,这是织女给你跟绣花针,让你能扎会绣;也有的针影像支笔,这事织女让你描龙画凤;最不好是针影两头粗中间细,这叫棒槌,说是织女嫌你笨。引得太后抿着嘴笑。更有一些粗心人,把针丢下去,针没放平,根本没漂浮在水面上而沉了底,那就是你对织女无缘。丢针的故意撅起嘴来,招老太后一笑。”
穿针
“晚上还有穿针赛。提前预备好针和线。先准备绣花针,针孔要差不多大小的,每十根一排,安放在针的纸夹里。然后把纯白的细丝线剪成半尺长的段段,丝线剪的要齐,线头不许剪劈了,也每十条一组,放在盒里。第二,再准备粗短的针,叫眉针,也是做粗活常用的针。挑选好后十根一排别在纸夹上,然后把粗丝线——叫蜀线剪成半尺长,剪口整齐,也是十条一组,放在盒里。这样,十根绣花针配十条细丝线,十根眉针配十条鼠线。穿针赛是在谐趣园。当天色渐渐暗下来,上弦月悄悄滴挂在西南角上,满园子荷花香气。”
“参加比赛的每人发两组针线,让四个掌事儿的点燃四根香,东西南北各一根,以香烬为停止记号。这是个比功力的竞赛,虽然有月亮,微微的一点亮光,只能使眼睛眯缝看。线又软,在夜月底下,穿二十根针,还要把每十根一组的针线套在竹签子上,竹签子的头上还要用带子结上蝴蝶形,以免针掉下来。这真是太难了。这完完全全凭的是真本领。尤其是那些绣女们有本事,全凭手的感觉就能把针穿上真是好功夫。”
鹊桥会
“七月初是瓜果成熟的季节,穿针赛完了后向例是赏瓜,让大家过个欢快的晚上。之后,小姐妹们又有私约会,在藤萝架下、葡萄园里——只要月影能筛下的地方都可以——我们用一盆净水,在试探着自己的运气。今天是牛郎会织女的日子,是用喜鹊搭桥的,在净水盆里往天上看,谁要是能看见月亮下喜鹊飞的影子,谁就能走好运——当然是喜运了。我们一直熬到东方发白,期待着喜鹊的喳喳叫声。据说为搭鹊桥,一夜之间喜鹊头上的毛全给踩掉了,可是喜鹊是心甘情愿的。多么善良的鸟啊!我们一早就请小太监给买好活的青虾,在七月初八的清晨,放在安静的地方,来慰劳慰劳那一群善良的喜鹊,好像我们要替织女补人情似的,这就是我们的心愿!”
图文编辑:宣传科
内容来源:颐和园微览,部分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