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我与北京iBeijing”2022在京外国留学生主题征文比赛颁奖式在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举办。留学生朋友们作为中国故事、北京故事的亲历者、参与者、建设者,他们用优美中文创作,用真情实感记录所见所闻,从不同角度解读北京。共有来自五大洲二十二国留学生的投稿作品分别荣获一等奖(6篇)、二等奖(11篇)和三等奖(20篇)。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北京故事。今天我们为您带来二等奖获得者、卢旺达留学生施乐的作品。
施乐
二等奖(卢旺达)华北电力大学
在北京,看北京,爱北京
热情好客,这是一位出租车司机给我留下的印象,也是我对北京的第一印象。当时我说着不太流利的中文,和这位出租车司机从首都机场一直聊到了华电校门口,“故宫、长城、天安门,一定要去看看”“北京的小吃可多了,以后你都能吃到”“故宫是什么?”“就是以前皇上住的宫殿,在北京正中心”。
转眼间,我已经在北京住了三年,回想起当年那位健谈的出租车司机,不觉会心一笑。
在北京,我看到了一座繁华的城市。我此前就从同学那里听说过,“北京第一商业街”热闹非凡,但只有亲身到了这里,才能感受到这座大都市的繁华。走在王府井步行街,各大商场林立街旁,各式商品琳琅满目,在这里既有北京老字号的传统特色,又有数不尽的国际品牌,“京味儿”与“国际化”在这里碰撞,形成了这条名副其实的“金街”。在北京,我看到了一座创新的城市。北京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数字经济、智能城市的发展令我叹为观止。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街区,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扫码即用;无论是商场购物还是出行缴费,扫码支付快捷方便;无论是无人商店还是机器人工厂,科技创新无疑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在北京,我看到了一座多彩的城市。春日悄悄来到,玉渊潭的樱花竞相开放,白的纯净透彻、粉的浪漫梦幻,花朵繁盛,满园烂漫。夏天的北京是一座绿色的城市,街边的槐树郁郁葱葱,颐和园里,苍翠欲滴万寿山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昆明湖中,一只小船点缀在这细腻的山水画中;秋日的到来总能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此时北京西郊的香山上已然铺满了红叶,无边无际,“红花”盛开,层林尽染;入冬的一场雪,为北京的冬天画好了白的底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每年都盼望着北京的雪,期待着在雪中一睹京城的灿烂。
在北京这三年,我看到了北京的缤纷多彩、日新月异,也了解到了北京的历史和文化。
我们学院组织了很多文化体验活动,让我们有机会看到更立体的北京,感受更厚重的文化。在“感知中国”系列活动中,我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展览,在这里我了解到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以及历史上不同时期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特点,唐朝和汉朝的强盛让我叹为观止,也知道了海外“唐人街”名字的由来。在这里我看到了古代北京城的全貌,宫殿城门庄严大气,百姓生活安居乐业,集市码头热闹非凡,北京的历史将我深深吸引。近代的中国遭到了来自外族的入侵和压迫,中国各阶层人民奋起抗争,在内忧外患之下艰难探索,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在“华夏况味”系列活动中,我和中国的朋友们一起做月饼、学书法、包饺子、画年画,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中,我也学习到了这些传统活动的起源与发展过程。还记得有一次活动主题是“晶红一串映丹心——冰糖葫芦制作”,看到可以亲手制作我最喜爱的老北京小吃,当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活动开始后,首先由负责的同学为大家介绍了冰糖葫芦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以及制作方法,接下来就到了动手环节,把一颗颗红彤彤的山楂去核、串到竹签上,再沾上浓稠的糖浆,待山楂裹好糖衣后稍稍冷却,在外层包上薄薄的糯米纸,我的第一串冰糖葫芦终于制作完成!最后是激动人心的品尝环节,外层的糖浆已经变硬,一口咬下去酸酸甜甜,回味无穷,比买到的糖葫芦还要好吃!至此,我再一次为北京的美食文化所折服。
爱北京,因为我看到了这座城市的繁荣昌盛与深厚文化,爱北京,因为我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多姿多彩与创新发展,爱北京,因为我看到了这座城市正在拥抱未来,走向世界,正在引领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乘风破浪,拼搏前行。
未完待续,更多精彩获奖作品敬请期待下期推送!
作者:陈 医
编辑:刘鑫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