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11月22日,史家教育集团四校区及其深度联盟校史家小学通州分校、大兴育才学校、延庆二小以云端相聚的方式在市区教科院的引领下,一起携手举办以“课标引航 专业赋能 课堂求变”为主题的教育教学研讨会。
史家校区并开17个分会场,展示了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道德与法治、科学、信息、美术、书法、劳动、艺术12个学科33节课。
【道德与法治学科课例展示】
道德与法治教研组,不断学习党的重大理论成果,夯实思想之基,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解读,认识到变革的课堂要从学科的本质出发,从育人的角度审视每节课中的任务、问题,在教学情境中,运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概念、思考问题的方法、辩证的看待问题,分析案例,培养核心素养,落实新课标理念,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真正体现学科教学实践中,实现学习方式变革,达到育人的效果。
分会场主持人 王丹:
西总布小学赴史家小学轮岗教师杨秀春 讲授三年级《平安出行》: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原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室主任胡玲对课程进行点评:
杨秀春老师能够基于新课标的理念,准确把握单元主题,构建清晰的教学思路。将教学植根于学生生活之中,关注学生生活,老师还关注对学生行为指导,引导学生认识、理解主题教育内容,明确必须遵守规则才能保障自己安全。
胡老师用图示的方式,帮助老师理解单元主题中的逻辑、内涵,定位,核心观点、核心概念,核心素养;特别指出要关注学生如何学,关注学生真生活、真问题,找到课堂和生活的融合点。
【德育学科课例展示】
德育班主任队伍有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围绕建党精神、抗疫精神等中国精神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分会场上展示的《我和2035有个约》《童心向党话初心》两节主题班会。既是以实际行动教会孩子们不怕挫折、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学英雄敬英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更是向全市教育同仁们展现了史家学子的家国情怀底蕴和健康成长的良好风貌。
分会场主持人 张均帅:
史家小学五年级范晓丽老师 讲授《我和2035有个约》:
史家小学六年级车雨老师 讲授《童心向党话初心》: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张玉兰对课程进行点评:
两节班会具有共同的突出特点:一是,都做到了聚焦主题,引导学生实现政治认同。班主任注重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对难点问题进行突破,精选了教育资源来调动学生积极地情感体验。沿着历史带领学生感受中国不断强大的风雨征程。二是,都产生了良好的师生共情,引导学生具有责任担当。班主任很好的带领学生围绕真问题层层深入的思考,学生们在践行中将小“我”融入了大“我”。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核心素养。张老师还表示,从史家小学的班会课堂展示看到了优质的常态教育,从孩子们开展的“服务学习”项目,围绕心理开展的创新活动等,看到了班主任对学生们持之以恒的培养,这正是培养孩子们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语文学科课例展示】
语文部强化组教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党员先锋的带头作用,将课标理念转化为课堂实践,挖掘单元特点,明确育人价值,分析能力进阶,单元整体设计语文实践活动,以“做中学”“做中研”的教研思路,让课改通过改课落地。
分会场主持人 闫欣:
史家小学一年级闫欣老师 讲授《江南》:
史家小学一年级史亚楠老师 讲授《明天要远足》:
原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小学教研室语文室主任,特级教师唐富春对课程进行点评:
唐富春老师从课标解读到教法指导,从教师教学行为到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都给予了专业的指导,充分肯定了两节课的优点。唐老师说:“两节课都充分体现了以下四点:一、落实课标,把握学段特点;二、启发思维,经历学习过程;三、注重引导,着眼语言运用;四、立足教材,拓展整合信息。两位老师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整合了图片、视频、音乐、板书、课中操等各种信息要素,引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突显了尊重教材、尊重学生。两个班的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一年级重要的学习任务:识字、写字和读书。”
分会场主持人 高江丽:
史家小学二年级曹艳昕老师 讲授《二单元复习活动课》:
大兴育才小学二年级吴昊明老师 讲授《八角楼上》: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高级教师。北京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闫勇对课程进行点评:
闫勇老师肯定了两位老师课堂教学中对新课标精神的探索与落实,并结合课例对新课标精神如何在课堂积极的实践活动中落地、如何进行单元整体备课并进一步定位单篇课文功能、如何构建任务群等做了系统指导,厘清了老师们日常听课、教学中的一些误区。
分会场主持人 赵苹:
史家小学三年级翟玉红老师 讲授《金色的草地》:
史家小学通州分校四年级陈迎老师 线上讲授《普罗米修斯》:
原崇文区教研中心的小语教研员张国珍对课程进行点评:
翟玉红老师执教的《金色的草地》以观察为学习主线,安排了一系列教学流程,体现了本单元从读到写的过程。课堂教学注重多种形式的训练,落实本单元的观察方法要素。同时能够拓展学生观察的视角,引导学生课内外结合,在实践中去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争当最美观察员”的活动,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
陈迎老师执教的《普罗米修斯》抓住故事情节当中众多人物的名称,把他们和事件紧密联系起来,展示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为了感受普罗米修斯的形象特点,抓住了文本中四个画面,为学生提供了层层深入的感受人物高尚品质的过程。最后还注意到了课内外的结合拓展进行拓展阅读。
分会场主持人 王建云:
史家小学四年级姜桐老师 讲授《延安,我把你追寻》:
史家小学五年级沙焱琦老师 讲授《父爱之舟》: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王薇对课程进行点评:
王薇老师指出:一、两节课都体现出了史家语文团队对教材的精准解读,这是新课标精神落实的基础。二、两节课都设计了承载语文要素的任务情境,都关注到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持续培养,体现了对新课标变化的重点把握。三、课堂教学中,两节课都真实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进阶的过程,教学环节层层推进,围绕核心问题设计的问题链体现了关联性和统整性。
【数学学科课例展示】
数学部一直致力于课程育人的实践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通过课堂提质,作业赋能,力求扎根课堂,学思践悟。让新课标理念在我们的课堂中落地,让核心素养培育在学习活动中落位。
分会场主持人 李文:
史家小学三年级化子怡老师 讲授《编码辨身》:
史家小学五年级李冉老师 讲授《小数乘法的整理和复习》: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数学教育博士范存丽对课程进行点评:
1.作为数学老师,教师个人素质都特别好,语言特别简洁,基本功很扎实,与学生的交流特别自然。
2.设计的课凸显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创新意识。将科学精神教育融入在教学中,将实践活动融入到教学中,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凸显新课标中的跨学科主题式学习。
3.符合2022年版课标中提出的整体性、阶段性和一致性的宗旨。教师的设计中对运算一致性有很好的诠释。
4.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特别活跃,表达清晰完整,有批判质疑的精神。对学生课堂生成的评价特别好。
分会场主持人 杨昕明:
史家小学二年级刘雪红老师 讲授《校园的一天》:
大兴育才小学四年级李佳彬老师 讲授《条形统计图》: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数学教研员,北京市级骨干教师付丽对课程进行点评:
《校园的一天》和《条形统计图》都是从真实情境引发真实问题,尊重了学生学习的现实需求。两节课的设计都体现了课标的“新”:《校园的一天》一课,学生在校园主题活动中以自主探究为主,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课的特点;《条形统计图》一课,学生经历统计学习的全过程,聚焦数据意识的发展。同时关注“价值观”的培养,增长学生的见识学识。
【英语学科课例展示】
英语部基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方面给出“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的建议,在组内教研中重点关注如何落实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做到学思结合、在实践中运用做到学用结合、在迁移中创新做到学创结合。在磨课与反思中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超越语篇的学习,力图让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文化意识构建和学会学习的成长过程。
分会场主持人:褚风华
史家小学三年级齐瀛老师 讲授《I Love Maths Best!》:
史家小学五年级郑忠伟老师讲授 《What are you good at?》: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外语教研室小学英语教研员、北京市特级教师张鲁静对课程进行点评:
齐老师的课形式灵动,趣味浓厚,整个课堂以闯关游戏方式引导学生用英语学数学,让学生在读表、地图、图形等数学活动中自主用英语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了积极的学习体验。郑老师的课以冰雪运动为主题,充分地与学生互动,现场氛围活跃。补充的语篇与课内的课文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学习承载了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丰富语篇,发展语言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分会场主持人 王映:
史家小学四年级王映老师 讲授《We can't live without nature!》:
延庆二小六年级张学敏老师 讲授《Chinese Zodiac》:
北京教科院基教中心外语教研室小学英语教研员,北京市外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王晓东对课程进行点评:
两节课都有跨学科学习融合的共性,从内容设计上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给予了学生多感官、多学科的体验。史家小学王映老师的课,突出了单元第三课时的意义,运用戏剧的范式让学生沉浸式复习就知,激发学习兴趣。后面的迁移创新类混合式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延庆二小张学敏老师的综合实践课,体现了英语与多学科的融合,学生在不同的组以多种方式呈现十二生肖的内容。
【体育学科课例展示】
体育健康部在学校的支持下,增加体育课时,结合新课标要求,开设走班制专项教学课。加强大单元整体设计,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学到、学会并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分会场主持人 张凯:
史家小学五年级张琪老师 讲授《健美操》:
史家小学六年级王瑞晨老师 讲授《小篮球》: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体育教研室主任,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中小学名师樊伟对课程进行点评:
樊伟老师充分肯定了史家体育人在落实新课标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张琪老师的《踏板操》一课中对踏板步伐创编方法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方法新颖、有时效。王瑞晨老师的《小篮球》一课利用游戏、比赛等多样的组织形式,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体会不同篮球情景下的动作运用,在教学中渗透比赛规则,让学生体会篮球运动的魅力。
【 科学学科课例展示】
科学组非常注重组教研的力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头作用,将新课标理念转化为课堂实践,挖掘学科中每一单元特点,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里面,展现课堂新样态。
分会场主持人 王红:
革新里小学赴史家小学轮岗教师李洋讲授 四年级《我们的消化》:
大兴育才小学五年级刘雨佳老师 讲授《身体的“总指挥”》: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科学教研室主任,科学教研员,北京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组成员贾欣对课程进行点评:
贾欣老师指出科学老师们关注了学生的前认知,能在认知的冲突中进一步开展探究活动,形成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两节课最后都提升到对健康生活意识的培养上,要合理使用器官。同时也提出科学老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才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老师要具有创新意识、挑战意识,形成相互间的教研,直面批评,力求我们的课堂有科学的味道。
【信息学科课例展示】
面对只能在教室中上信息科技课的常态,我们尝试课上突出学科特点,挑选有趣的话题,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他具备用信息科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分会场主持人 鲍彬:
史家小学六年级魏嘉晖老师 讲授《排序算法》:
史家小学三年级隗晶晶老师 讲授《图形编码》: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信息科技教研员张磊对课程进行点评:
新课标推出,面对没教材的困惑,信息科技的课要讲到什么程度,怎样突出学科育人价值,是我们在关注的。今天的这两节课,很好地落实了新课标的模块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注重把知识与解决生活问题实际联系起来,做到了科与技并重。
【劳动学科课例展示】
面对疫情的影响,劳动组的老师们克服种种困难,充分挖掘和调动线上平台功能,以组教研的形式针对如何基于新课标,展开低年级学段的长效劳动实践教学进行了多次研讨,并结合本次展示课的筹备和打磨,对低学段劳动课程的任务群进行了更深入的发掘,以帮助低年级学生更深刻认识到劳动的内在意义,促进其个性潜能和综合劳动素养的提升。
分会场主持人 陈纲:
史家小学一年级焦晨老师 讲授《“衣”生万物》:
史家小学通州分校三年级仵会平老师 讲授《我整理 我快乐》: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北京市小学劳动(原劳动技术)教研员;北京市教育学会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吴洋对课程进行点评:
吴老师指出劳动教学应以新课标为引领,探索劳动任务群的开发与实践路径,渗透劳动理念、能力、品质、习惯、精神的培养。本研讨会上的两节劳动课展现了从不同学段的劳动课堂,授课效果非常好。都能结合新课标,巧妙设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安排,课堂有趣有新意,在轻松的多样课堂活动中,向学生们进行了不同维度的知识传授,具备了对学生劳动素养培养方面的启蒙和推动作用。如果继续将一些课堂活动进行深入发掘,渗透新课标中的劳动价值观的内涵,将教学环节的细节进行进一步丰富和调整,一定能够生成更好的优秀课例。
【艺术学科课例展示】
如何提升艺术核心素养?如何落实跨学科教学?对于艺术教师来说,都是新思考、新挑战。为落实新艺术课标理念,让课改真正发生在课堂上,艺术老师们克服了线上教学和班级内授课的诸多困难,为更好地落实艺术课标理念,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让课改真正发生在课堂上。
分会场主持人 谷莉:
史家小学三年级王丝雨老师 讲授《你好,撕纸小人!》:
史家小学五年级程宇菲老师 讲授《牧场上的家》:
北京市小学音乐教研员、中小学舞蹈教研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副秘书长程郁华对课程进行点评:
史家推出的这两位新人、两节新课,能够看出史家艺术学科的发展,特别是舞蹈课,在谷莉老师的带领下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大胆进行课改和尝试,给我们呈现了不一样的舞蹈课堂,可以说舞蹈学科已经跟上了课程改革的大部队。两位授课老师专业素养很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两节课是对新课改一次成功的尝试。
最后,程老师提出,新课改一定要在艺术素养的基础上提升,将素养最大化,艺术要始终强调真、善、美。
【美术学科课例展示】
这次研讨会,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美育将迎来一场新挑战、新征程。我们挑战的不仅是艺术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模式,更要努力向着合作型、创新型教师的标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适应教育的发展,满足学生多样性的艺术追求与素养,努力成为合格的艺术课程新教师。
分会场主持人 李阳:
史家小学五年级苏浩男老师 讲授《奇妙的组合》:
史家小学六年级李宝莉老师 讲授《民间泥塑》: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原艺术教研室主任、北京市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杨广馨对课程进行点评:
李宝莉《民间泥塑》:
1.在新课标、新课堂、旧教材的现实基础下,充分利用现有教材,结合新的课标精神,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 开展主题单元教学,合理规划,知识技能形成深层次联结,嵌入,形成学习迁移。
3.教师动手能力强,有助于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想象能力。
4.学生切实掌握了夸张、变形的造型方法,实现了由自然形到艺术形转化。学生的课堂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得以体现,
苏浩男《奇妙的组合》:
苏老师《奇妙的组合》这节课,能够结合新课标精神,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通过游戏、欣赏、探究等多种学习途径,学习和了解自由穿插与相似替代的奇妙组合表现方法,观察和思考如何通过自己关系紧密的事物来表现自己,属于创造自己独一无二的肖像画。这个学习过程老师讲解清晰,学生参与充分,使得学生对组合的想象和创造得到了锻炼。
【书法学科课例展示】
书法组五位教师共同听课评课,线上线下多次研讨,思考如何在新课标下进行单元主题式学习,综合学科知识,关注学生的获得。
分会场主持人 李雪莹:
史家小学四年级李雪莹老师 讲授《集字练习:以文会友》:
史家小学五年级王坤鹏老师 讲授《写“国”字》:
北京市中小学书法学科教研员,北京市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基础书法教育分会副会长李祥魁对课程进行点评:
从课堂的驾驭到结构都是非常不错的两节课,体现出教师的功底。如何从一个传统式的教学到新课标的转变,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我们要降低目标降低任务降低速度,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随着新课标学习的不断深入,在市区专家的引领之下,史家教师将继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为东城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