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由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主办的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在南京圆满落下帷幕,北京队4名选手取得佳绩。孙宏鑫、周婉君、曹彦臻3人荣获二等奖,张丽红获得三等奖。
本次“国赛”北京代表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参赛的4名选手全部有所斩获。
大赛还表彰了北京市民政局等16个优秀组织单位,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等10个突出贡献单位,以及刘则杨、雷洋、赵洁等15名优秀工作者。
大赛全国组委会主任、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为获得优秀组织单位的北京市民政局等单位颁奖。
以温度筑匠心,展首都养老护理工作者风采,一起回顾本届“国赛”。
↓↓↓
北京代表队的4名选手均来自本市养老机构一线养老照护岗位,从事养老服务工作都在4年以上。其中3名选手都是“90”后,分别来自三家民办养老服务机构。
参赛选手 曹彦臻
参加这次“国赛”,最大的感受就是比赛场景和内容非常真实,把老人的安危放在第一位,技术动作必须一次到位。
作为第一轮实操技能比赛北京队首位出场选手,曹彦臻回忆,自己刚进入机构照护考核赛道,正在向裁判员汇报时,听到了床上老人微弱的咳嗽声。虽然是首次参加“国赛”,但有着11年照护工作经验的她马上意识到,此刻老人的健康安危需要她立即做出应对反应。她一边汇报,一边赶紧走近老人,判断其有“咳痰”,马上熟练地用吸痰器进行吸痰。
曹彦臻在比赛中为老人提供健康建议。本次大赛需要选手根据被服务对象的当前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宣教。
“平时工作中我总是喜欢多带一根吸痰管进行备用,但这次大赛只允许选手携带一根吸痰管进行比赛,这就要求不能有任何操作失误和污染。”她说,这里不仅考察养老护理员如何应对突发状况,更是对服务细节要求非常精准。
“本次大赛以力求真实性、促进专业性为目标。相比于以往比赛更加重视人文关怀,把沟通和评估放在第一位。”本次大赛裁判长刘则杨介绍,选手们需要从身体、心理、社会全方位的角度,整体性地为老人去考虑。更加考验选手们对老人的尊重、爱护与关心。
参赛选手 孙宏鑫
在操作中,要按照每位老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服务。
作为北京代表队唯一的男选手,也是上届“国赛”的获奖选手,来自椿萱茂(北京北苑)老年公寓的孙宏鑫赛前就备受关注,甚至有不少其他省市的选手表示,在网上看到孙宏鑫录制的养老照护教学片,成为他们学习的材料。
孙宏鑫在比赛中面对照护对象的“拒绝”,根据老人以往喜爱旅游的爱好,用真情帮助她放下“不良情绪”,完成翻身训练。
在首轮实操技能比赛中,孙宏鑫所在的赛道是公认实力最强的选手组,包含了数位省级选拔赛的冠军选手。凭借娴熟的护理技能和体贴入微的沟通技巧,他顺利晋级。
可在决赛第二轮实操技能组合赛中,孙宏鑫在帮助入住机构的脑梗半身失能老人进行翻身训练时,却遭到了照护对象的“拒绝”。
面对这位长期卧床、情绪低落的老人,孙宏鑫根据老人教师的身份和以往喜爱旅游的爱好,俯身在老人耳旁,帮助她追寻以往旅途中的快乐时光,用深情的语调轻声描绘出海边的美景,帮助他放下“不良情绪”,完成翻身训练;并根据老人当前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合理的健康建议,赢得了满场观众的掌声。
“展示技能不是表演情景剧,要以人为本。养老护理员所提供的服务一定要考虑到服务对象的感受和需求。” 本次“国赛”的北京籍裁判员汪德群赛后进行了技术点评和解读。她介绍,本次“国赛”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的先进经验,在实操部分的比赛中,首次分别采用测量评分和评价评分,同以往比赛相比,更加深度考量选手在照护过程中的综合能力,尤其突出真实性。
参赛选手 周婉君
奶奶,您别害怕,有我在您身边保护您呢。
来自朗诗常青藤养老照料中心的“90后”选手周婉君第一次参加“国赛”,她倍加珍惜。在比赛前的练习中,周婉君和北京队的选手们为更了解服务对象,经常把自己当作服务对象,与队友进行模拟操作,体会被服务过程中的真实感受。
“奶奶,您别害怕,有我在您身边保护您呢。”这是周婉君在“国赛”中经常对老人说的一句话。
她说:“我胆子小,被翻身的时候就怕从床上掉下来摔到地上。我觉得当时如果说这样一句话,服务对象一定会非常放松,既增加了彼此的信任,也能感受到我们的温情。”带着这份温情,周婉君在第二轮实操技能组合赛中表现出色。
“其实,周婉君在9月参加全市选拔赛的时候,说话声音小得让坐在后排的观众都听不见”。北京代表队教练员、北京养老行业协会郝建超回忆,为了帮助她训练气息,教练组量身定制了提高计划,从每天跑步3公里,到增加阅读量,她都认真完成,最后效果不错。
“在理论知识比赛前一天晚上,选手刚拿到比赛服,我从酒店借来熨斗为四名选手熨烫平整比赛服,让他们以最佳形象代表首都比赛。”郝建超说,今年因为新冠疫情影响和防控需要,全市养老机构在大赛前一段时间实行二级响应防控级别管理,处在封闭管理状态中。因此,北京代表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很多练习都是教练组通过网络在线指导选手完成,有时一直沟通到午夜。为了完成好比赛任务,市民政局、北京养老行业协会想尽办法克服困难,从各方面做好队员们的准备和保障工作。
参赛选手 张丽红
没能更进一步,非常遗憾。
来自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双井恭和苑)的选手张丽红获得了此次“国赛”三等奖。她坦言,自己虽然已经参加了三次全国养老护理员大赛,但感觉每一次“国赛”的形式都有很大的变化。比如之前大赛不需要选手准备物品,都是志愿者把物品准备完成后进行操作,情景考题也只有几百字的内容;而现在不仅需要选手自己准备物品,情景题也增加到3页内容。比赛中用10分钟看3个案例,还需要分别记住案例所需要的物品,熟悉流程,的确对参赛选手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丽红在比赛中评估被服务对象的肌力。
本届“国赛”是目前全国养老服务领域竞赛规格最高、参与人数最多、技能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大赛。测试选手们的不仅仅是理论、康复、基础、生活、照护计划五大模块4300个理论知识点和58项操作规范,而更多地体现在考验“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的初心上。
“在寒冷的冬天,如果选手们能够像老大夫一样,把手搓热了,用温暖的双手为老人提供服务时,就能体现对老人真正的关爱,这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导向之一。”作为本次“国赛”北京代表队的领队,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赛后总结,决赛赛场比拼的主要是选手的观察力和综合能力。这不仅体现在技能和理念上,还要把日常的技术细节更有效率地贯穿在服务中。通过这次“国赛”的比拼与交流,必将激发首都养老护理技能人才的加速成长。
图集看“国赛”
文字/图片:《北京社区报》记者 任晓宇
编辑: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