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然博物馆 | 方寸之间有故事
2021-07-26 16:3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贝壳与邮票

贝壳是贝类(即软体动物)的外壳。它们色彩丰富、形态各异,大海中、江河里、山坡上、林荫下......随处能见到它们的踪影。以贝类为主题的邮票统称为贝壳邮票,它们内涵丰富,画面清新,极具科学性、艺术性和收藏价格,历来受邮票收藏者和贝壳爱好者的亲睐。

01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

1840年5月6日,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在英国诞生了。邮票的发明人是英国的罗兰·希尔爵士(Sir Rowland Hill),邮票的表面是黑色的,上面印着维多利亚女王的侧面浮雕像,每枚邮票的面值为1便士,因此人们称它为黑便士邮票(PENNY BLACK)。

1859年6月10日,在距英国的黑便士发行19年后,巴哈马也发行了该地区历史上的第一枚邮票。因为当时的巴哈马为英国殖民地,所以邮票上的主体图案为维多利亚女王,主体图案下方的左右两侧分别为当地有代表性的两种特产——波萝和女王凤凰螺(Lobatus gigas),这是史上第一枚带有贝壳图案的邮票,尽管贝壳在其中仅作为点缀。

第一张真正以贝壳为主题的邮票见于1950年,由琉球发行。票面上印有三种贝壳,左上为红娇凤凰螺(Conomurex luhuanus)、右上是粗肋海扇蛤(Chlamys radula),中间为蜘蛛螺(Lambis lambis)。

1959年巴哈马在第一张邮票发行一百周年之际,又发行了一套四式的纪念邮票,邮票中除维多利亚女王人像换成英国在任的伊丽莎白女王外,其余画面和一百年前的邮票基本一致。

进入上世纪60年代后,以贝壳为题材的邮票发行量快速增长,迄今为止发行过贝壳邮票的邮政系统已超过270家,邮票超过了5500种,除了单票外,套票、小全张、小型张、首日封等各种邮品也大量面世。

02 中国发行的贝壳邮票

1992年4月15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近海养殖》的特种邮票,一式四枚,其中T-3为栉孔扇贝(Azumapecten farreri),这种扇贝在我国北方沿海有大规模养殖,扇贝的颜色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呈现出红、黄、黄褐等不同的色彩。邮票设计者特选用红色贝壳,令画面清新亮丽。

2007年,中国邮政系统专门为浙江南麂列岛保护区发行了一套三枚的特种邮票。该保护区是1990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境内丰富的贝类资源为目的。所以每枚邮票的画面除海岛自然风光外特别印制有海贝,虽未注明海贝的名称,但根据图案外形看,T-1上的为扇贝;T-2上的是凤螺、T-3上的为蝾螺和海蛳螺。

03 宝螺与贝币邮票

宝螺又称“宝贝”,目前世界上被记述的达400多种,中国海域有90多种。它们外形基本相同,但在大小、色彩、花纹、壳口齿的排列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大多生活在热带地区的珊瑚礁附近,昼伏夜出,以海藻为食。

图片来源:https://baike.baidu.com/

宝螺具有外形可爱,坚固耐用,大小适中,便于携带和计数等特点,早在商周时期就在黄河流域开始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贝币,这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货币之一。根据大量墓葬出土的实物情况看,贝币所属的宝螺种类不一,主要有虎斑宝贝(Cypraea tigris)、阿文绶贝(Mauritia arabica)、眼球贝(Erosaria erosa)、黄宝螺(Monetaria moneta)等,其中以黄宝螺最为常见。

货贝,也叫黄宝螺,产于我国南方沿海,其体型娇小,贝壳坚固,略呈卵圆形,背部中央隆起,常有三条灰蓝色的横带,两侧坚厚而低平,底部有一狭长的壳口,口两旁长有齿突。如果说“貝”的象形文字最初源于宝螺的腹面形态,倒不如说当黄宝螺伸着两条触角在海底缓缓移动时,活脱脱就是个 “貝”字。

贝币 图源:https://baike.baidu.com/

贝币以“朋”为计算单位,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为了便于贝币的串联携带,宝螺的背面往往被磨平。然而毕竟“贝产于海”,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交换量的不断增大,广大的北方地区天然贝币开始“不敷流通”,为了解决供需矛盾,于是出现了石贝、蚌制贝、骨贝、铜贝等仿制贝。从商朝初期至秦朝下令“废贝行钱”,贝币在我国持续使用了一千四百多年。而在交通及经济欠发达的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贝壳由商、春秋、西汉直至唐代均在使用。

1981年我国曾发过一套古钱币特种邮票,邮票选取了八种先秦货币为邮票图案。其中第一枚邮票图案即为货贝(真币)和铜贝(青铜仿贝)。如今贝币虽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形态奇特、色彩绚丽、图案别致的贝壳仍广受人们的青睐,普遍用于观赏、收藏或加工成首饰和工艺品等。

贝壳是贝类生命的见证和延续,而贝壳邮票则是精彩贝类的艺术再现。

想知道更多贝壳与邮票的故事吗?

目前由北京自然博物馆和常州博物馆联合推出的专题性科普展“邮票上的贝壳”正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展出。本展览为公益性展览,展期为2021年7月7日至2021年10月7日。不要错过喽~


作者: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