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绝动物故事之卡罗莱纳鹦鹉
2021-11-29 18:3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在全世界数百种鹦鹉之中,卡罗莱纳鹦鹉曾经是唯一一种北美洲土生土长的鹦鹉。它的形象频繁出现在印第安人的传说和绘画里,当地人称它为“黄脑袋”。直到19世纪初,这种鹦鹉仍在美国的东部地区十分常见。但是,在此后的一百年间,这种鸟的数量突然锐减,它灭绝的过程如此迅速,以致于相关的科学研究几乎全未开展。1918年,世界上最后一只卡罗莱纳鹦鹉死在了美国的辛辛那提动物园里。那时,人们竟然还不确定它的巢是搭在枝头还是筑在树洞里。时至今日,卡罗莱纳鹦鹉灭绝的原因,依旧是个争论不休的谜题。

卡罗莱纳鹦鹉以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为食。它就像森林中园丁,不仅对松树、橡树、山毛榉的坚果来者不拒,还偏爱食用含有毒素的苍耳属植物的种子。当森林不断被农田和果园取代,鹦鹉们集结成数百只的大群,饥不择食地飞进农田里觅食。它们吃掉小麦,啄坏玉米,把苹果剖开,取食里面的种子。农户们对这些破坏庄稼的“害鸟”深恶痛绝,毫不留情地捕杀它们。

卡罗莱纳鹦鹉有一个独特的习性,它们的社群性很高,一只鹦鹉受伤后会发出警示和求救的鸣叫,这种鸣叫声能传出3公里远,听到的同类都会前来营救。可悲的是,一波又一波鹦鹉被同伴的哀鸣吸引,它们飞进果园,试图聚集在受伤的鹦鹉身边,但是这种习性却引发了农户对鹦鹉一轮接一轮的屠杀。

有些科学家认为,当时人类引入北美洲的家禽可能将“鸡新城疫”之类的疫病传染给了卡罗莱纳鹦鹉。这种外来的病毒迅速击垮了这个在美洲大陆上独立进化了千万年的物种。

19世纪下半叶,野生的卡罗莱纳鹦鹉已经十分罕见了。那时候尚有一些鹦鹉被饲养在动物园中,或被养做私人宠物。虽然这种鸟的寿命超过30年,而且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既能够长期生存,也能够繁殖,但是当时的人们却没有走这个脑子,人工保育和繁殖很不充分。

1904年,最后一只野生的卡罗莱纳鹦鹉也死于人类之手,曾经喧闹的鹦鹉群再也无处可寻。


作者: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