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文馆2024天文摄影师大赛隆重开幕啦!
2024-04-25 19:0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仰望夜空,繁星闪烁。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要维持地球生态整体平衡,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在这一重要时代主题下,天文工作者和天文摄影师们有责任通过一幅幅精美的天文摄影作品,向公众充分地展示星空之美、宇宙之美、科学之美,让公众深刻体会到繁星闪烁的夜空是人类多么宝贵的财富,而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让我们一直拥有这些财富。

为此,北京天文馆主办的2024天文摄影师大赛拉开帷幕。过去五年的大赛,我们得到了广大天文爱好者、摄影爱好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再次表示感谢,并诚邀大家继续支持今年的大赛。本次大赛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的领导下得到“2024天文馆畅享星空系列天文科普活动”项目的支持。本次大赛协办单位为北京天极聚星科技有限公司。

祝立群《仙王座暗星云》

(2023天文摄影师大赛总冠军以及“神秘的宇宙深处”组一等奖)

一、赛程安排及参赛者要求

(一)赛程安排

即日起至6月16日为征稿时间。预计6月下旬进行初赛评审,评选出入围复赛作品并公示。7月中上旬由专家评审团评选出入围决赛作品并公示。7月下旬或8月中上旬由专家评审团评选出最终获奖作品和获奖者。8月或9月举办大赛颁奖典礼暨获奖摄影师分享会。

(二)参赛者要求

1.本次大赛面向所有天文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征稿。北京天文馆在职员工及其直系亲属、评审团成员及其直系亲属不得参赛。

2.参赛作品应由一人独立完成。本次大赛不接受多人合作作品。

王佳奇《光芒永恒》

(2023天文摄影师大赛“日月行星及卫星”组一等奖)

二、参赛作品组别分类

大赛拟设置以下六个参赛组别和一个特别参赛单元,参赛者在投稿时需要选择作品的参赛组别或单元。

考虑到天文摄影作品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艺术创作不宜过多,本届大赛取消了“创意天文摄影”组,增设了“星空与人”组,详见下文

请参赛者仔细阅读组别说明,若一幅作品投错了组别或单元,则该作品有可能失去参赛资格。

六个参赛组别分别为:

1.夜空之美:以表现纯净夜空为主,带有美丽地景的星野、星轨作品。

2.星空与人:画面的前景主体为人,或者为人类文明(如建筑物)、人类活动(包括航空航天活动)元素的作品,背景的主体可以是星空,也可以是其他天体(如太阳)。

3.壮丽的特殊天象:日食、月食、流星雨这三种特殊天象作品请投到此组,其他类型的天象(如行星伴月)请投其他组。

4.日月行星及卫星:不带地景的太阳、月亮、行星、卫星、人造天体的特写作品请投此组。

5.神秘的宇宙深处:不带地景的星云、星团、星系的特写或者广域深空作品,以及不带地景的彗星特写请投此组。

6.天文视频短片:以展现天体运行或天象过程为主的天文视频短片(包括延时视频和常速视频)请投此组。短片中可以有一些非天文内容展示观测过程或者相关环境,占比原则上不能超过30%。注:除了广域星空类延时,其他如太阳系行星自转、较长时间的月相变化、行星卫星掩食、彗星在恒星背景中的运动变化等类型的延时都欢迎投稿!

7.特别参赛单元为手机天文摄影单元。用手机拍摄的天文摄影照片,如果不打算投前面六个组别的,可以投到本单元(手机拍摄的天文视频请投“天文视频短片”组)。

韦文俊《洱海边的双子座流星雨》

(2023天文摄影师大赛“手机天文摄影”单元一等奖)

三、参赛作品要求

(一)作品要求

1.参赛作品拍摄时间范围:2023年1月1日~2024年6月14日。已参加过去年我馆摄影师大赛的作品不得参赛。参加过其他摄影比赛的作品可以参赛。

2.参赛者最多可以提交6幅作品,每幅作品必须选择六个参赛组别或者一个特别参赛单元中的一个。若有一幅作品既投了A组又投了B组,那么将算作两幅独立作品在对应的组别参与评选。可将不同天体、或者同一天体不同时间的照片拼在同一张图上作为组图投稿。

3.参赛者必须是参赛作品的版权所有者,必须承诺参赛作品无版权瑕疵,不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投稿“天文视频短片”组的作者要特别注意,如果使用了音乐,要确保获得了使用授权。如作品涉及版权纠纷与本活动主办方无关。

4.参赛作品中如果出现了可清晰辨认出面部的个人,则参赛者必须提供此人签名的授权书,扫描后随参赛作品一起提交。

5.参赛作品不得包含任何非法内容。参赛作品上不得有版权标记或者水印。

6.参赛的照片格式为JPG,分辨率为300dpi,长边不超过6000像素,大范围全景图、高清马赛克拼接图的长边原则上不超过10000像素。参赛的短片要求格式为MP4,长度不超过3分钟,建议分辨率为1920×1080(FHD),码率不超过15000kbps。片头和片尾可以有必要的作者和作品信息,但不得有广告。

7.参赛者拥有参赛作品的著作权。大赛主办方可以将参赛作品无偿用于公益性天文科普活动的宣传(如进行大赛宣传、制作大赛相关的对公众免费的展览、制作天象直播海报、给我馆新媒体推送的科普文章配图等),使用时会给作者署名。为更好地进行天文科普、宣传天文摄影,对于后续入围决赛的作品,大赛主办方希望可以将其无偿用于我馆与其他单位合办的公益性天文科普活动的宣传(如用于制作天象直播的海报),以及提供给大型主流非商业新闻媒体(如央视新闻、北京电视台、新京报等)用作新闻配图等,使用时原则上会给作者署名,但有时也会因相关新闻要求统一标注为“北京天文馆供图”这样的形式。我们将在征稿系统中征求您的同意,请您届时填写“是”或“否”。

8. 部分参赛作品将发表于《天文爱好者》杂志,并按规定向参赛者支付稿酬。

9.参赛作品若入围复赛或者决赛,将在北京天文馆网站上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监督。专家评审团可能会询问参赛作品的详细拍摄和处理方法,并在必要时要求参赛者提供原始图像文件和关键性过程文件。

10.如果愿意,您可以投稿时以附件形式发来您的一张工作照。如果您的作品获奖了,工作照将在颁奖典礼上随作品一起展示。

(二)后期处理要求

1.使用直接购买时间或数据的商用远程天文台(如itelescope、智利台)拍摄的照片不得参赛。使用自建远程天文台拍摄的照片可以参赛。

2.不得使用专业天文台或者研究机构的数据(如ESO、Subaru、HST)来构建参赛照片。

3.如果参赛者构建照片的一部分数据拍摄于2023年1月1日之前,则这些数据必须在总曝光时间中的占比小于50%。特殊情况除外(如表现多年土星环变化的作品)。

4.参赛作品可以在不违背科学性的前提下进行必要、合理的后期处理,做到体现科学性、兼顾艺术性和科学传播属性。一般情况下,进行叠加或合成的素材,应来自同一机位同一朝向的主器材,若主器材不止一套,原则上要求这些主器材具有相同的参数(如都用同一款相机+镜头/望远镜);深空天体照片的素材,应来自同一套主器材,特殊情况除外(如为了体现科学发现合成了不同望远镜的素材);合成流星雨时应对齐星点将流星放在正确的位置,且至多使用同一晚的素材,特殊情况除外(如叠加了多天的素材体现出辐射点漂移);天地分别叠加处理再合成时,至多使用同一晚的素材,特殊情况除外(如拍摄太阳8字图需要使用约一年的图像合成)。

请勿进行下列形式的后期处理:将A地的地景和B地的星空合成、将某地向东的地景与向西的星空合成、蓝调时间拍摄的地景与天全黑时拍摄的星空合成、从A图上抠一个月亮贴到本来没有月亮的B图上、将月亮抠出来放大、AI后期生成本来不存在的细节等等。

我们无法在这里详细列出所有可能性,所以请您务必在投稿时简要而清晰地介绍拍摄和后期处理方法,由专家评审团评判是否科学合理。

王乐天《澳大利亚日全食》

(2023天文摄影师大赛“壮丽的特殊天象”组一等奖)

四、评奖相关

1.六个参赛组别和一个特别参赛单元分别评选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2.2024天文摄影师大赛总冠军将从六个组别的一等奖中评选产生。

3.本届大赛针对“神秘的宇宙深处”组设“户外深空”特别奖。如果入围了决赛的非远程台深空作品均未能获得一二三等奖,专家评审团将从这些作品中评选出该特别奖。

4.所有获奖者将会获得获奖证书;一等奖和总冠军将会获得奖杯;六个组别的获奖者将会获得奖金,具体为:一等奖5000元(税前人民币,下同)、二等奖2000元、三等奖1000元。总冠军奖金为10000元(不再领取一等奖奖金)。特别参赛单元的获奖者将会获得奖品。“户外深空”特别奖的获奖者没有奖金或奖品。

5.获奖的参赛者将被邀请参加颁奖典礼,获奖者在收到邀请后必须保密,保密期至颁奖典礼公布获奖名单后结束。

6.颁奖典礼将进行网络直播。

7.获奖名单将通过北京天文馆官网和《天文爱好者》杂志公布。

8.奖项揭晓后,大赛将对获得一等奖的摄影师做图文专访,并在北京天文馆的新媒体进行推送。

9.入围决赛者(含获奖者)将获得主办方提供的大赛纪念画册和纪念T恤。入围决赛但未获奖的参赛者将在大赛结束后获得决赛入围证书。

10.本次大赛专家评审团由圈内知名专家和有影响力的知名天文摄影师共同组成,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天文馆首席科学家赵刚、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姜晓军、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高健、北京天文馆副馆长齐锐、北京天文馆研究员朱进、知名天文摄影师叶梓颐、知名天文摄影师戴建峰、上届大赛的总冠军祝立群等。我们后续将会发布评审专家的详细介绍。

匡葳《傲视苍穹》

(2023天文摄影师大赛“夜空之美”组二等奖)

五、投稿要求

1.参赛者请登录大赛在线投稿系统http://cap.fhui.org投稿,系统使用方法见附件《北京天文馆天文摄影师大赛投稿系统使用指南》(登录北京天文馆官网即可下载查看)。

2.大赛主办方将通过系统通知、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参赛者联系后续事宜。投稿后请经常登录系统,并关注自己的邮箱,以免错过重要通知!

3.在投稿系统中填写稿件信息时,除要求填写姓名的地方外,不要填写自己的姓名、网名等身份信息。

4.请认真、诚实、准确地填写作品的相关信息,若填写过于简略可能会影响您入围后续轮次。

5.有任何疑问,您可以向我们咨询,电话:010-51583021;邮箱:cap@fhui.org。

六、其它

1.投稿参赛视为参赛者完全同意本次比赛规则。

2.一旦发现参赛者有弄虚作假行为,将取消该参赛者的参赛资格及后续三年的参赛资格。

3.本次大赛的奖金和奖品由协办单位北京天极聚星科技有限公司赞助。

4.本次大赛主题图底图为2023天文摄影师大赛获奖作品——潘在鹏《星河涌动,长城永眠》。

5.北京天文馆对本活动拥有最终解释权。

(北京天文馆)


作者: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