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孩子”现象,你怎么看?
2024-04-12 14:2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你听说过“红孩子”?

“红孩子”指的是

一些在小学阶段表现出色

甚至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

升入高年级后

却逐渐失去了“光环”的孩子

许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发现

这类孩子在学业成绩跟不上后

会慢慢产生心理落差

很容易发展出心理问题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实验中学

党委书记全汉炎

基于“红孩子”现象

建议适度取消小学生的重大荣誉

他表示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这种过重的荣誉

可能成为更大的精神负担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实验中学党委书记全汉炎

1“给好孩子贴标签”,是好事吗?

以前,人们最常讲的是“不要给‘坏孩子’贴标签”。现实是,过早地给“好孩子”贴标签,似乎也存在弊端。

全汉炎调研发现,在产生心理问题的青少年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小学或者初中阶段是“红孩子”。

为什么“红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因为他们习惯了身上“优秀”的标签,自我要求非常高,当他们在学业上做得不够好时,或者遇到挫折时,便会把所有责任推到自己身上,不原谅自己,对自己更加不宽容。再叠加亲子观念冲突、升学竞争压力等因素,自然更容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值得反思的是,孩子对自己的这股“狠”劲不是与生俱来的,往往是受部分学校和家长唯分数、唯升学等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

2“小孩子大荣誉”,是好事吗?

在全汉炎看来,小学阶段不给孩子过重的荣誉,是保护身心健康的“长远之计”。

客观来说,小学阶段的孩子大都还处在初步了解世界的阶段,正是三观培养的关键时期,来自外界的适当鼓励和肯定有助于建立他们对自己的信心,增强自我认同。孩子自觉自愿并且积极去参与和争取荣誉的过程,对能力提升也有很大帮助。

但现实情况是,过重的荣誉相当于一次性把成就度拉满,给孩子带来了很高的心理阈值,会产生很多次生问题。

比如,颁发一个全省甚至全国的奖项,“调门”起得很高,一般来说后续还会有学校通报表扬、国旗下讲话之类的奖赏。但从人的成长轨迹来看,获得一次类似的奖项往往是小概率事件,在小学就达到了“人生巅峰,如果后续不能再上台阶,则意味着获奖以后都是下坡路。

同时,因为站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孩子和家长对未来的期待值也会因此升高。

对家庭教育做得比较好的父母来说,会正确疏导自己和孩子的情绪,让大家一起看淡重大荣誉,使孩子顺应规律成长。

但如果父母因为荣誉对孩子提出更高期望,就容易导致双方心态失衡,甚至使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给小学生颁发过重的荣誉,也容易扭曲未成年人的成长观。

被鲜花和荣誉包围的孩子,可能会简单地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产生“身边同学都不如我”的错误想法,并且不愿意接受批评。与奖项无缘的孩子则会产生自卑情绪,认为自己不够优秀。

在过重的荣誉驱使下,还会涉及标准不清晰、暗箱操作等问题,加剧教育领域的内卷。

近年来,时有家长“代写”“代画”参加少儿活动的事件被曝出。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能评选奖项,会亲自参与帮孩子整理材料、做简历等。大人费尽心力打造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却忽略了孩子自身参与感的缺失和实际能力的不匹配,是无法造假的事实。

其实,孩子要走的路很长,荆棘满途中点缀些许精彩往往才是人生常态。

如果把求学之路当成“马拉松”,在小学阶段用评奖争优跑在前面,到了初高中阶段也未必有“体力”继续保持领先。

荣誉不应沦为给孩子“镀金”的工具,真正服务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才应该是设置各类奖项的根本目的。

3“红孩子”现象,应引起社会重视

“红孩子”现象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学生个体特质、家庭教育、教育体制以及社会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我们首先必须认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存在差异,每个孩子也都有其独特的智能结构和发展节奏。

有的孩子可能在年幼时学业成绩突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同样优秀。相反,有些看似平凡的孩子可能在社交、情绪、体育艺术等领域有着非凡的才能,只是这些能力可能在某些学校的评价体系中相对被弱化。

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我们需要保持平常心,认识到孩子的某一方面优势并不意味着全面优秀。

我们应鼓励孩子们尊重他人,学会欣赏同学们在不同领域的优点,培养宽容和尊重的品质。

同时,学校和家庭都应倡导多元成才的观念,不应仅仅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

通过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找到价值和位置,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焦虑值,让孩子们远离厌学和失落的情绪。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学生和家长要以平常心

对待每一次荣誉和掌声

更要葆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作者:

首都教育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