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 杨进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心内科专家
关键词 心梗、猝死、室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尿酸、高血压前期
心梗的话题大家都不陌生,本期的节目却有点不一样。节目一开始,主持人介绍了两位特殊的患者,其中一位患者3次室颤3次抢救,因为在医院内堵车而意外获救;另外一位患者身体健康,体检指标年年正常,就连感冒都不怎么得,却意外地发生了心梗,经历了两次转院,做了两根支架,这才挽回了生命。
两个看上去都十分“正常”的人,为何都偏偏会让心梗盯上呢?本期《养生堂》特别邀请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科的专家杨进刚,带您了解。
血压140/90对于80岁的老人算是非常不错的指标,但是专家却告诉我们,其实这位老人的心梗风险已经增加了10多倍。
血糖、血压、血脂看似标准的背后原来还藏着危险的红线。专家提示,对于三高的变化一定不能只关注是否碰线,更重要的是自己跟自己比,一旦发现数值跟以往比升高了,哪怕仅仅是10毫米汞柱,实际上血管内壁已经接受了上万次的冲击,埋下了心梗的隐患。
专家根据30年经验总结了
心梗袭来时的三种危险的导火索,都是藏在我们身体当中的微小细节,却也是随时要命的危险火苗,是哪三种危险的信号?三高的控制里面究竟存在哪些误区?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到底应该把血脂控制到什么程度?血压控制到什么范围?血糖控制到什么程度?才不会危险?用什么方法来控制?节目一一为您解答。
一位老人在公交车上和年轻人发生争执,随即心梗离世。这样血淋淋的教训随时发生,随之致命。专家提示,当身体出现了压力、熬夜、三高、劳累、久坐等等因素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火药桶,是否会爆发关键就在于一个危险的火引子。
避免心梗,情绪是关键的一环。
当心梗发生,正确的自救尤为重要,心梗的不典型症状有哪些?心梗来临,我们如何自救?心梗的关键时间应该如何掌握?请关注《心梗盯上“正常人”》。
专家出诊时间
杨进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 每周一下午
备注:突发原因导致门诊时间、出诊地点、门诊类型(普通、专家或特需门诊)、挂号费用的改变,请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