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新中国在与西方主要国家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的情况下,第一次以大国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今年是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70周年。今晚,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泸州老窖1952特约播映的《档案》为您讲述7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外交风云往事!
新中国第一次出席大国会议抽调精兵组成2 00 余人代表团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第一次出席举世瞩目的大国会议。为此,周恩来做了充分准备,抽调精兵组成了一个集合各方面人才的庞大代表团,包括张闻天、王稼祥、李克农、王炳南以及10位各个领域专家。
除此以外,中国代表团还设朝鲜问题、越南问题,综合问题、新闻宣传、秘书和行政交际6个组,其中俄文翻译5人,英文翻译4人,法文翻译4人。再包括厨师、司机在内185人,加上新闻记者团29人,总共214人。
1954年4月24日下午3时许,周恩来抵达欧洲。他的到来引起了记者们超乎寻常的关注。当周恩来经过的时候,记者们纷纷高呼“周恩来,周恩来”以吸引他的注意。周恩来大方的外交风度,迅速折服了西方记者!在即将到来的日内瓦会议上,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天团又展现了怎样的外交智慧呢?
中英两国关系得到突破英国外长频繁拜访周总理
新中国成立之初,英国就承认了新中国,并表示过愿意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后来英国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中英建交谈判不了了之。英国谈判代表以代办身份留在北京,中方也没有派代表驻伦敦。对于这种外交关系,英国外长艾登称之为 “半截子外交”。
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与艾登进行了会谈。艾登希望周恩来能够派人到伦敦就中英方面的问题继续谈判。周恩来当即指派身边的宦乡常驻伦敦,并把其身份提为仅次于大使的代办级。这样,艾登只需要按照对等的原则把在北京驻扎的谈判代表提到代办级,还绕过了英国保守势力的阻碍。
中英之间的这次谈话为两国关系的改善打开了大门,两国外长彼此也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后来,在会议期间,艾登常常去花山别墅去拜访周恩来,被人戏称为“去花山别墅最勤的人”。中英关系的改善,为日内瓦会议上东西方阵营的沟通搭起了一座桥梁!
不想抗命也不想失礼
他用一个动作向周总理表达友好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当时的国务卿杜勒斯有个外号叫“雷管”,一点就炸。中国代表团和周恩来在日内瓦大受关注,中国的立场也让他非常恼火。1954年5月6日,杜勒斯离开日内瓦,让副国务卿史密斯接替他的位置。他还给美国代表团留下了一道命令,那就是不许跟任何中国代表团的成员握手。
一天,周恩来和史密斯在会场外相遇。史密斯既不想违抗上司的命令,又不想失了外交礼节,情急之下,他一手拿着雪茄一手端着咖啡,向周恩来示意自己双手很忙没办法握手。就这样,史密斯保持这个姿势,和周恩来聊起了天。
在日内瓦会议结束的那天,史密斯主动朝周恩来走过去,历史性的一幕发生了!史密斯紧紧抓住周恩来的胳膊使劲晃了几下,然后笑眯眯地走开了。他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周总理的钦佩和友好之情。他为什么会主动向周恩来表达善意?关于朝鲜问题的谈判,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吗?
今日21:05,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泸州老窖1952特约播映的《档案》即将播出,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