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国消化疾病周(Digestive Disease Week,DDW)于5月18日至21日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举行。
美国消化疾病周(Digestive Disease Week,DDW)是世界上最大、最负盛名的GI专业会议。DDW由美国胃肠病学会(AGA)、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美国胃肠内镜协会(ASGE)、美国消化道外科学会(SSAT)4个协会联合主办,内容涉及消化基础和临床研究各个领域,是国际消化系统领域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会议及展览会。每年都吸引约15000名来自世界各地该领域杰出的医师、研究员和学者参会,世界顶级专家将就胃肠病学、肝病学、内镜学和胃肠外科等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深入探讨。
魏玮教授团队3项研究被该胃肠病会议录用,进行壁报展示,通讯作者均为魏玮教授。具体如下:
2021级博士研究生
方霜霜
在C57BL/6背景的小鼠上,通过H.felis感染加MNU灌胃建立胃癌前状态模型,比较S100A9抑制剂Paquinimod和芪连消痞方不同浓度灌胃对胃黏膜的影响。并且,在人胃腺癌细胞系AGS上加入S100A9干预,观察TLR4阻断和叠加芪连消痞方干预的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显示中药复合物芪连消痞方可通过S100A9/TLR4/NFκB信号通路调节增殖和凋亡从而缓解胃黏膜异型增生。
作者简介:方霜霜,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核心期刊论文7篇。国际会议摘要3篇,参编著作2部。
2023级博士研究生
张雪萍
通过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比较相关干预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和非FD对照组十二指肠微生物群。我们主要提取并定性总结了各组间α多样性指数、β多样性指数,不同水平的十二指肠微生物群组成以及与微生物群失调相关的因素。结果发现FD患者十二指肠微生物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加,两组之间微生物群具有差异。与对照组相比,FD患者十二指肠中的优势菌属包括: genera Porphyromonas, Prevotella, Staphylococcus and Streptococcus。此外,FD患者十二指肠微生物群的变化与PPI的使用或习惯性饮食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但与其生活质量和症状负担密切相关。
作者简介:张雪萍,2023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脾胃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硕士阶段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博士阶段就读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内科学专业。曾获北京中医药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资助,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文核心期刊8篇,国际会议摘要1篇,作为主要制定者编制国际指南1项。
2019级博士研究生
独思静
基于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课题组已证实辛开苦降方(XKT)可有效改善CAG萎缩和肠化病变。为明确XKT治疗CAG的作用机制,我们构建了契合中医药作用特点的“靶标发现-成分垂钓”机制研究方法。该方法整合了热蛋白质组学组学(TPP)、细胞热迁移测定方法(CETSA)、生物层干涉(BLI)及质谱检测等技术,发现了XKT的直接作用靶标蛋白,并亲和垂钓得到与关键靶标蛋白互作的中药成分,阐释了该方治疗CAG作用机制,并为探索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独思静,中医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主要进行胃癌前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1篇,相关研究入选2021、2022、2024年度世界最高水平胃肠病会议“美国消化疾病周 (DDW)”。
魏玮教授团队3项研究成果同时在世界顶级学术会议上做展示交流,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消化)科在相关领域研究水平的体现;也为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难治疾病提供了基础研究的支持,为下一步深入探索提供借鉴;同时也是中医药走出国门,逐渐被世界认识接受的体现,标志着我国中医药研究质量和水平越来越获得国际广泛认可,对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