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中的香山革命历史|进京赶考 · 第六期
2022-11-19 21:4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编者按:回味历史瞬间,触摸历史温度,把握历史脉搏。

当我们读取档案的时候,也就揭开了那段烽火岁月的面纱。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赶赴北平,《共和国·1949——中共中央在香山》一书唤醒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忆,值得我们共同研读、细细品味。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毛泽东正是凭借这样的警醒与睿智,走上进京“赶考”之路,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一片新天地。“档案中的香山革命历史”专题栏目将利用史实图文、珍稀影像、文物故事等史料及资料,为您呈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香山当时正是春意盎然,满山的迎春花开得正艳,山桃花、山杏花香气扑鼻。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驻地条件,相比于西柏坡来说,这里无疑是太好了。

在香山南坡有一处曲径通幽的别致院落名为“双清别墅”,是中共中央进驻香山期间毛泽东的住所。院内苍松翠柏高大挺拔,一池泉水清澈如镜,北边有一个六角形凉亭,环境幽静,景色宜人。

▲图片说明:双清别墅门口前。

水塘的南岸有山石堆砌的平台,靠近山脚的地方还有一个防空洞。这是在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到来之前,由第四野战军工兵部队挖的。战士们还在两个洞口分别刻上:“毛主席万岁! ”“朱总司令万岁!”毛泽东来到双清别墅后,就特别指示工作人员将这两句话涂掉了。

中共中央进驻的香山静宜园,原本是北京“三山五园”中的一园。1860年,在英法联军的枪炮下,五园齐毁,香山静宜园亦是遍体鳞伤、破烂不堪。而其被毁之后,又能重获新生,与一个人有着很大关系。这个人就是熊希龄。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一个人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熊希龄是做过许多好事的。”

▲图片说明:20世纪20年代,熊希龄(最后一排居中者)与香山慈幼院师生合影。

1913年,熊希龄出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半年后,因为袁世凯倒行逆施,熊希龄毅然辞掉总理一职,专注于慈善事业。1917 年夏末秋初,河北、京津境内发生严重的水患,灾民超过600万人。水灾之后,200多名儿童无家可归。目睹灾情,熊希龄心中不忍,决定创办一所孤儿学校,收养、教育孤贫儿童。几经波折,最后借用已废弃的静宜园为基址,进行整体维修、翻新和重建,最终建成了一座规模可观的“香山慈幼院”。

香山慈幼院有3000多间房子,可以基本满足中共中央各机关办公、居住需要。其中很多房子都已空置荒废许久,而里面居住的少量人员的安置问题也都比较容易处理。时任北平市市长叶剑英在给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的亲笔信中说道:“范(离)、刘(达)二同志侦察和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地区的选择,以香山为宜,只需牵动一家(慈幼园)就可基本解决。”

当然,中共中央之所以选址香山,除了考虑到香山慈幼院的住房和环境因素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北平和平解放后,国民党安排的众多特务潜伏于此,暗杀、绑架、打冷枪时有发生。当时,青岛尚未解放,国民党军飞机很有可能随时来北平轰炸。选定远离北平市区的香山,安全因素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点。

中共中央移驻香山,方方面面似乎都已经准备妥当。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在香山的第一晚, 毛泽东却睡得并不踏实。抵达双清别墅的第一晚,卫士安顿毛泽东睡下。可是刚过了一会儿,就听他叫值班卫士。原来,毛泽东睡惯了木板床,如今睡在这软床垫上,他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叫来几个值班卫士把软床垫抬到堂屋,自己则躺到了床架的木板床上,这才渐渐睡着。第二天,值班卫士找来木匠做了一张木床板, 放在西屋的床架上。从这一天开始,西屋就成了毛泽东的卧室。这张在双清别墅使用过的木板床,后来又随着毛泽东一起搬进了中南海菊香书屋,做了加宽等两处改进。

距离毛泽东所住的双清别墅不远,由一条百米小径相通的,是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其他中共中央领导人住的来清轩,中直机关党委和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的办公处则在附近的昭庙。中共中央社会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处、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处等机关,也都驻扎在香山各处。中共中央军委机关则分驻几处,作战部一局在教保院,二局在卧佛寺,三局在八大处。中共中央组织部驻于西单东槐里胡同1号,中共中央统战部在中南海迎春堂。至此,北京香山成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迁驻北平后最早的居住地和办公地。

罗箭(曾任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之子):

“我们解放军进城,把一些重要的岗位、 岗哨一站, 城门、岗哨一站,这就是人民的政权了。蒋介石到了台湾以后,他就问毛人凤,你们将来在北平准备怎么干?毛人凤当时很有把握地说,我们从北平撤了以后,留下了10万人马。”

来源: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组、人民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制作:香山革命纪念馆网络编辑部


作者:

香山革命纪念馆北京号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