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考察时强调,要推动新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还强调把智能、绿色、创新打造成为雄安新区的亮丽名片。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调研时的讲话精神,2023年7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赴雄安“京南畿府行”社会实践团在河北雄安白洋淀、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当地公园街道商超,进行实地考察、企业调研、部门采访、问卷调研等多方位调研,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背景,旨在深入了解雄安新区环境治理与保护情况和取得的成绩,探索了解“千年之城”雄安的环境治理给当地民众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促进团队成员针对绿色环保理念的认识,扩大社会面对雄安在绿色协调发展方面的成效的认识。
实践目的
本次实践从企业、政府、群众、当地四个维度着手,了解社会各方在雄安新区绿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体现,探讨“千年之城”雄安在绿色协调发展下的民生问题。
实践过程
实践团到达雄安新区管委会
自雄安新区设立以来,河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内外共治、标本兼治、治补并举”,出台了一系列方案举措,推动白洋淀生态修复保护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7月8日,“京南畿府行”社会实践团前往雄安白洋淀景区,开展了关于白洋淀环境的实地考察活动,并对当地生态部门人员进行采访调研。白洋淀之前受到工业排污的影响,水体受污染程度日益加剧。近年来,白洋淀的水质从劣Ⅴ类大面积转化为劣Ⅱ类、劣Ⅲ类,是雄安环境治理的一张名片。
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实践团发现白洋淀水草丰茂,水体清澈,在淀内常见许多国家保护鸟类的身影,进一步说明了水质的提升。淀的周围种植有许多树和灌木,为炎热的夏天播下一份凉意。
白洋淀风光
在对生态部门人员的采访过程中,实践团了解到白洋淀周边产业都在响应号召、顺应发展、开展产业转型,将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逐步转化为新兴产业,共同参与白洋淀的环境保护。此外,生态部门还在白洋淀建立起了智慧监控系统,切实保护淀内候鸟安全,保护淀内生物多样性。
实践团学习白洋淀候鸟保护
在此次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感受到了雄安当地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与努力。通过政府并行的多项举措,候鸟又多了一处美丽的落脚点,居民旅客又有了一个游玩欣赏的去处,白洋淀自己也更加干净清澈,而白洋淀也为雄安这座“千年之城”的绿色发展提供了长久的支撑。
实践团企业采访
随后,实践团来到了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是省属重点骨干企业——中国雄安集团的二级全资子公司。从公司简介可以看出,生态建设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坚定践行者。
在实践团队与生态建设公司的工作人员采访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生态建设公司主要承接政府相关专项规划落地和实施,开展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项目的投资、融资、开发、建设、经营等业务,保障各项规划的顺利开展与进行,直接面对雄安的环境治理问题。
通过采访,实践团得知生态建设公司也参与了白洋淀清淤工程,意识到雄安新区今天的绿意盎然是社会多方共同发力的结果。只有社会协调联动,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让环境长“绿”久安。
实践团分发调查问卷
最后,实践团来到了各个街道、公园、商场对当地群众发放调查问卷,发放对象有环卫工人、店家、当地居民等。调查问卷的主题是“雄安新区的环境治理保护与民生的关系”。实践团从多个角度入手,了解了雄安的环境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各项联系。
在问卷的分发过程中,实践团成员遇到了许多雄安当地的市民,聆听了市民对环境保护的直观感受,让实践团对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丰富了本次调研的角度。
在调研中,实践团成员身体力行,将书本上的知识带入实际实践当中来,不仅巩固了日常所学,更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实践团成员也进一步体会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
★
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开展参观和学习分享,见证并深刻体悟到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的具体落实和深远意义。团队成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专业知识,对标发展方向,躬身实践,以雄安新区发展为主体,探索绿色发展新格局。作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一员,团队成员今后将秉持“明德至善,好学力行”的校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练就自身过硬本领,把握未来发展趋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来 源/“京南畿府行”社会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