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服贸会上,首钢园以一场具有后工业景观风貌特征的花园式国际盛会华丽亮相。白天“修旧如旧”的会场展现出“山-水-工业遗存”特色风貌;夜晚,在不同灯光艺术装置的映衬下,焦炉、煤仓、料仓变身艺术布景,见证前沿时尚。
北京京西,携丰厚的工业遗产,再次成为焦点。近期,国家发改委将京西地区转型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纳入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经验,供各地参考借鉴。
京西地区如何以厚重的身影完成“轻盈”的蜕变转型?今天,发改君带您直击“幕后”,了解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蝶变之路。
回首过往 发展有根、文脉有源
石景山区和门头沟区位于北京西部,西山永定河脚下。巍巍高山和汤汤河水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壮阔历程。这里矿产丰富,以京煤集团为代表的“京西矿区”曾是全国五大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明清以来“京师百万之家均赖西山之煤”。这里工业发达,新中国成立后,以首钢集团为代表的“京西八大厂”快速发展,书写了波澜壮阔的现代工业史诗,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随着首钢搬迁调整、煤矿关停退出,新首钢开始谋划转型之路。2016年起,北京市先后制定《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北京市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2035年)》,明确加强工业遗产保护,推进首钢、京西煤矿等工业遗址的创造性转化利用,形成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京西模式。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深入挖掘工业遗址资源,推动首钢等京西工业遗址转化利用;支持门头沟区建设京西“一线四矿”文旅康养休闲区,打造绿色生态转型发展示范区。
谋定而动。京西地区运用城市织补理念,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文化复兴、产业复兴、生态复兴、活力复兴相结合,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践。石景山区紧扣新首钢地区“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战略定位,按照“能保则保、能用则用”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工业建筑采取不同的保护方案;门头沟区也立足“一矿一主题,四矿四特色”,推进生态修复、景观提升,以“活态保护”开启矿区转型新历程。
谋定而动 “三步”走出老工业基地新时尚
京西地区“三步”走,推动“旧”遗存焕“新”生,促成了新首钢园、京煤矿区等老厂矿“华丽亮相”。
改造:“修旧如旧”另有乾坤
保护
在新首钢地区规划改造上,坚持分区分类开展首钢园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核心区以“保”为主,进行“保护式修补”。首钢厂东门的琉璃瓦、木梁等被妥善拆下保存,在新址原味复建。风貌传承区以“用”为主,进行“生长式修补”,规划保护整体特色风貌。
在京西矿山的改造中,实施“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和保护”等系统修复工程,逐步恢复山体基本生态功能,扮靓绿水青山增“颜值”。
▲西十筒仓改造前后对比图
织补
石景山区将“织补城市”“海绵城市”等理念运用到工业遗产利用中,充分利用石景山、永定河原生态山体风貌和古建筑群文化内涵,构建与工业特色风貌适应的建筑形态,形成观山、望水、远眺工业遗迹的市民开放公共空间。
门头沟区在延续矿区山水交映格局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矿区沿线绿化、景观优化,探索建设沉浸式体验矿山博物馆、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安全应急教育研学营地等。
绿色
首钢园区是北京市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区,通过高炉、料仓、冷却塔等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在绿色空间规划、绿色建筑打造、建筑“碳中和”等方面积累了成熟系统的经验做法。园区大量采用被动式设计和主动式设计,创建了全国第一个C40正气候项目样板区。冬训中心、滑雪大跳台、五一剧场和制粉车间等改造项目成为三星级绿色建筑典范,脱硫车间、冰球馆等多个改造项目获得国际绿色建筑认证。
转变:“依山傍水”发力文旅
在首钢园内部,“水元素”带来了新“亮点”。群明湖是首钢工业循环水冷却的晾水池,水域面积20万平方米。通过疏浚改造,突出水生态治理修复,打造了风格、美感统一的滨河景观带。每年成群结队的候鸟在此越冬栖息,最多时超过2000只。
秀池是首钢炼铁循环水专用蓄水池,水域面积4万平方米。通过改造治理,在秀池下方修建了车库和下沉式展厅,在秀池上方复原“九龙吐水”景象,伴随着五彩华灯变身为京西夜景新名片。
▲三高炉和秀池改造前后对比图
在西山深处,矿山修复和二次开发有序推进。一方面,矿山、矿坑、矿洞通过系统修复工程,逐渐恢复自然之美。另一方面,王平村矿、大台矿、木城涧矿和千军台矿立足“一矿一主题,四矿四特色”,借鉴世界优秀文化遗产案例,通过生态修复、景观提升、工业遗产保护与转型利用,探索把昔日的能源重工业基地打造成山水交融、青绿交织、工业遗产与自然生态交相辉映的文旅康养休闲度假区。
转型发展的同时,京西文旅融合及品牌化推广之路随之开启。首钢工业文化旅游区是我国第一家以工业文化遗产为特色的主题文化园区。景区以生产工艺流程为主线,充分挖掘高炉、架空管廊等工业遗产,打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题游。门头沟区依托闲置矿区,打造京西自然民俗及古道文化主题列车等项目,通过设置煤业文化车厢,讲述矿区故事;设置魔力车厢,开展沉浸式观光文化演出;串联沿途生态山水、古道古村和京西煤业等资源,努力打造践行“两山”理论的生态线。
绽放:“流量地标”活力复兴
刚刚闭幕的服贸会中,首钢园区借鉴国内外特色会展模式,以中轴工业遗址公园为核心,打造聚落式的会展场所,形成一条展现首钢工业遗址风貌的中轴绿廊,四条东西向连接群明湖的生态通廊,多个特色主题园与公共服务节点。同时,有机结合服贸文化,将刀具车间、修理车间等改造为会议室、贵宾室等设施,打造具有后工业景观风貌特征的花园式国际盛会。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首钢园区也将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已经以首钢工业遗址公园为核心打造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利用筒仓、料仓等改建41万平方米北京冬奥会组委办公、国家冰雪运动队训练、冬奥跳台滑雪比赛等载体,建成冬奥会主运行中心、冬奥会保障指挥中心、冬奥会技术运行中心。滑雪大跳台伫立群明湖畔,即将迎来自己的“登场”时刻。
▲冬奥广场
沸雪世界杯、冰壶世界杯总决赛等国际赛事,中芬冬季运动年开幕式、跨年冰雪盛典晚会等重大活动也纷纷选址于此,累计参与人数超过20万人。
在日常运营中, “京西八大厂”正试着把“百炼钢”化作“绕指柔”,吸引更多一线当红商铺、文创企业、高端人才在京西开业、体验、生活、消费。如联合腾讯利用筒仓等工业遗产建设3000余平方米数字影视演播厅和直播间;与清华大学合作打造沉浸式数字圆明园、音乐机器人等一批科幻体验项目。未来,将利用独特的工业遗产风貌,运用“艺术+科技+IP”的手法,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北京峰会、中国舞蹈节、抖音嘉年华等一批时尚体验活动,打造高辨识度的京西城市流量新地标。
工业遗存与潮流文化融合碰撞
京西老工业基地“走”出新步伐
让我们继续期待未来
TA带给我们的新惊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