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钱袋子”守护战
2022-11-04 21:5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事关千家万户的生活安宁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近年来,一些骗子看上了老年人的“钱袋子”,翻新花样进行养老诈骗。打击养老诈骗的同时,我们不禁追问,骗子针对老年人设计了哪些“骗术”?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老年人守护财产安全?

本周《向前一步》搭建现场沟通平台,邀请老年人代表、子女代表、检察机关代表、街道社区代表,共同破解常见的养老诈骗套路。

“千层套路”迷人眼

从“神医神药”、高回报理财 、电信诈骗到免费体检、藏品拍卖,丧心病狂的骗子们不断利用老年人心理,冷血地诈取着他们的养老钱。

节目现场,老年人代表王叔叔分享了自己受骗的经历——

骗子冒充“苗医”借看手相和王叔叔闲聊,因几句“还挺准”的论断,王叔叔对他放下戒心,误信了所谓“神药”,结果被骗9600元。

李女士也提到发生在身边的骗局——

李女士的同学遇见一位小伙子向她推荐投资项目,称每月返还利息,一年回本。在“又干家务还送水果”的“假亲情”攻势下,李女士的同学“说什么信什么”,最终掉入陷阱。

经过分享讨论,大家发现骗子常常能对不同的老年人进行精准诈骗,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老年人和家属又该如何识别这些“骗术”呢?

夕阳为霞尚满天

现场,针对受骗老年人是否应该站出来现身说法争执不下。但大家一致认同的是,老年人被骗后绝不能因为怕丢面子而隐瞒亲属,延误报警。

在山东济南,年近80岁的赵奶奶,被骗近百万拆迁款后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成立了“反诈奶奶团”,用实际行动为反养老诈骗倾尽全力。

很多老年人被骗之后都不愿意站出来,一怕丢人,二怕家庭不和睦,“反诈奶奶团”则提供了防范养老诈骗的民间样板。

“反诈奶奶团”是怎么成立的,又有什么样的初衷?几年间,她们“抱团取暖”取得了怎样的防诈成果?

守好老人养老的“钱袋子”,一方面需要子女关心陪伴,提升老人反诈意识,另一方面需要各方落实责任,深化养老行业治理,切断犯罪源头。

面对骗子的“千层套路”,在场嘉宾能否共同击破?群策群力,能否守护“最美夕阳红”?敬请关注本周日21:05北京卫视《向前一步》。


作者:

发展北京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