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火朝天干事业,推动规划引领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2023-03-02 11:2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导 读

2022年,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朝阳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朝阳分局不断强化“首都规划自然资源工作首先是政治工作”的意识,始终保持热火朝天干事业的精气神,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主责主业,强化使命担当,落实落细各项决策部署,有序高效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规划引领发展

为服务“四个中心”提供空间要素保障

坚持规划引领城市发展

率先建立区级控规编制审查管理制度,制定并开展“十四五”时期街区控规编制计划,涵盖56个街区,17个街乡及功能区管委会,全面实现对“十四五”重点任务的支撑保障。完成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中区“第二个三里屯”国际方案征集评选,朝阳园北区启动区实施方案已上报市政府并同步纳入街区控规编制。创新探索安贞街道等存量更新类街区控规,打造整体式、片区式城市更新“朝阳模式”。

以“王四营模式”精算“四本账”,确立“全乡收储、区域统筹、滚动开发、先供先摊”原则,推动并深化十八里店乡、管庄乡、十里堡等13个综合实施方案,酒仙桥旧城区改建项目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已完成公示。

率先建立区级控规编制审查管理制度

安贞街道开展城市更新类街区控规编制

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中区示意图

推进轨道、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专项研究

保障区域科学发展与高效运行,统筹推进第四使馆区、温榆河公园等重点区域交通、市政专项研究。开展M3等5条线路及场站一体化研究,以“一站一策一档”方式推进10个轨道微中心一体化方案研究与建设,实现“轨道上的职住平衡”。研究北岗子站一体化方案,打造北京首个自行车库与地铁的一体化换乘站点;指导望京站做好站点一体化和控规相衔接;高效完成朝阳港站一体化城市设计导则编制;审查上报东风站一体化方案。

开展轨道线路及其场站一体化研究

加强非建设空间管控,推进耕地保护工作

启动非建设空间专项规划编制,梳理朝阳区现状林草、水域、农业等139.95平方公里生态空间的资源底账,分类研究生态空间及建设用地矛盾,建立生态空间管控利用“多规合一”一张底图。扎实推进耕地保护工作。落实党中央“藏粮于地”战略,调整优化耕地保护空间。朝阳区1.5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及其储备区已实现落图落地。

利用人工智能保障耕地安全,落实党中央“藏粮于地”战略

推动减量工作,探索建立指标流量池

已累计完成约39.1平方公里减量任务,占2035年分区规划减量任务目标的55.1%,朝阳区历年减量任务完成量均居全市首位。结合减量工作,探索建立指标流量池,系统梳理全区用地和规模台账,对当期、近期、中远期建筑规模流量投放重点和节奏进行整体分析,通过拆除违法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国企自有用地减量、整建制转居等措施,完善用地减量发展和建筑规模增减平衡、跨区域统筹的保障机制,将释放的建设规模重点投放到高质量发展区域,有力支撑中关村朝阳园等重点区域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

探索建立指标流量池,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

强支撑保供应,做好土地要素保障

2022年朝阳区供应10宗地,建设用地面积约31公顷,建筑规模约69万平方米,土地成交价约358亿元。自2021年集中供地以来,朝阳区土地出让累计成交26宗,成交总价约998亿元,约占全市1/3,居于全市首位,为朝阳区土地开发类项目滚动实施提供资金保障。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大幅压缩供地手续办理周期。历时103天推动崔各庄奶西棚改项目从启动征地到顺利成交,相较2021年集中供地项目平均用时节省约97天,再次刷新纪录,加快了土地入市步伐。

2016—2020年、2021—2022年朝阳区招拍挂项目成交情况

推动项目落地

有效支撑“五子”联动发展

充分发挥市、区联动机制优势

搭建市、区、局三级决策平台,推行规划实施专员制。2022年,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一级巡视员施卫良4次带队赴朝阳区,会同区政府研究推动市区两级重点事项。截至目前,市区联动32个重点项目已全部办结,办结率100%。推进重点项目库建设,完善“一平台、双通道”服务管控体系,加强项目实施全覆盖调度、全流程监管,对市区82个重点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每月更新调整项目台账,及时准确掌握项目进展情况,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高效保障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全年开展了星网、58同城、金盏国际公寓等选址工作;核发CBD核心区商务Z4、Z5、Z6等项目的“多规合一”意见;推进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并核发东坝西区、第四使馆区道路及市政工程“多规合一”意见,协调推动阿里巴巴、国际医院项目、温榆河公园配套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进程;促进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落地,简化轨道交通施工临时用地手续办理流程,核发41宗轨道施工临时用地批复,促进5条轨道线路开工建设,总里程89公里,为全市最多。

全年办理各类审批事项284件,累计批复水、电、气、热等各类市政管线约489.3公里,各类城市道路约38.6公里。累计房建类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建筑规模约608万平方米、市政类选址意见书审批道路长度约45公里、地名命名及建筑名称核准办理34件,均为全市第一。

阿里巴巴总部

嘉会国际医院

温榆河公园

东坝北西区

加快推动农村城市化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农民安置房建设,加大集体产业项目统筹,做好业态分析,统筹土地供应时序,支持业态清晰、建设主体明确的项目优先供应土地。先行释放管庄、王四营乡等一批绿隔产业项目指标,持续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高质量发展。2022年市政府审议的13个绿隔产业项目中朝阳区占7个,在建设用地规模和建筑规模上均占比六成以上,将满足1.72万名劳动力安置需求。

全力打造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落实区级城市更新行动组织方案工作要求。2022年拟实施更新项目清单和11个市级示范项目通过市委城工委审议,数量全市第一。望京小街等7个项目入选“最佳实践”及“优秀案例”,占全市总量的1/5。运用低风险项目政策助力三里屯更新改造;推进朝外大街改造激活片区整体活力,昆泰商城改造篮球场项目仅1个工作日便获批工程规划许可证。

全市首个危旧楼改造试点光华里5、6号楼、全市首批“四方共担”出资的拆除重建试点劲松114号楼成为同类型项目可借鉴的“朝阳经验”。推动责任规划师全面下沉47个街乡及功能区管委会开展工作,29支团队荣获市级优秀团队,数量全市第一。亚运村冬奥冰晶社区造得到市领导批示,望京小街阜园成为城市口袋公园设计新典范,太阳宫乡责任规划师实践案例获北京卫视跟踪报道并登上热搜。

共计7个项目入选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和“优秀案例”

全球首个户外悬空LED光影篮球场——昆泰商城改造篮球场项目

全市首个危旧楼改造试点光华里5、6号楼

由责任规划师深度参与改造全程的项目成为热门打卡地,备受欢迎

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

助力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圆满完成改革示范区任务

分局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排头兵,敢于担当,屡创佳绩,集中供地管庄京能龙湖项目创造了自拿地到预售许可33个工作日办结的全市纪录。同时,作为我市集成改革示范区,分局发扬首创精神,主动创新服务,推进“多测合一”“验登合一”、门楼牌办理等改革事项落实到位。形成全国首个商品住宅项目工程规证、建筑物名称核准、门楼牌、施工暂设临时工程规证四合一办理案例。企业只跑一次,半日内便可获取全部办理成果。共有4个集中供地项目申请按照并联模式办理,共为企业节省用时约144个工作日,改革红利得到充分释放。完成12个“多测合一”改革案例并覆盖全部四个测绘事项,其中规划用地测量、勘测定界与地籍综合测绘、房产面积预测绘3个事项的案例均为全市首例。

大力推进“多测合一”“验登合一”、门楼牌办理等改革事项

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再提升

制定优化营商环境财产登记指标6.0任务分工清单,16类高频业务全程网办,平均网办率提升至50.6%。完成首例新建商品房全程网办业务、首例继承业务延伸至公证机构和全市首例抵押登记延伸至融资担保机构案例,打破登记服务空间限制。打造“24小时自助服务区”,自助制证率和自助缴费率双过半,全时段满足办证需求。向企业机构提供帮办服务,通过“朝我说”窗口解决群众诉求800余件。

朝阳区2022年网办量(万件)位居全市首位

打造“24小时自助服务区”,延时服务不打烊

提供帮办服务,企业赠旗致谢

开展各项审批流程复盘优化研究

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指导下,全面复盘招拍挂上市地块项目一、二级手续办理历史与现状。通过多部门、多主体参与的多元集思平台,对首批集中供地10个项目逐环节、逐角色进行剖析,深挖企业痛点,反复商榷完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流程再造。按照新优化的项目流程实施,一级开发周期和非公开招标项目手续办理用时可缩短约一半,进一步增强企业深耕朝阳的发展信心。

开展全系列审批流程优化研究

牢记“国之大者”

聚焦“七有”“五性”,强化底线管控

着力化解不动产登记“办证难”问题

组织专班会议30余次,倒排工期,督办事项150余次。创新性采取供地与办证并行、简化安置人员名单审核程序等新路径,成功打通4.08万套“办证难”房屋办证路径,约占全市完成总量的42.16%,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累计办理超4万套,实现太阳宫、豆各庄农民安置房办证难题全部清零。参照“办证难”处理经验,解决首批52所幼儿园长期无证难题。编制轨道交通10号线基础设施公募REITS处置方案并颁发不动产权证书,为公募基金提供资产保障。通过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朝阳区不动产登记中心荣获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

朝阳区不动产登记中心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做好信息公开、“接诉即办”与信访工作

规范审慎开展信息公开,办理各类信息公开1321件。在接诉即办工作中探索执行“日清单、周总结、月调度”机制,2022年“接诉即办”分局综合得分显著提升,获得《接诉即办条例》实施后历史最好成绩。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节处理工作,推动4件信访结案。

科学划定并落实“三区三线”

组建区级“三区三线”划定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完成“三条控制线”的统筹划定。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国土安全,成果已于2022年10月获批正式启用。迅速推动三线划定成果与规划编制及审批实施紧密衔接,完善两线三区,更新分区规划,不断优化朝阳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朝阳分区规划修改方案成果成为全市首个与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联合向市政府报送的方案。

加大力度推动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系统治理

紧盯重大专项工作,规自领域巡视巡察13宗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问题中,9项整改任务已完成。朝阳区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工作实现整改清零。完成公共公益专项整改254宗,超额完成整改任务。2021年度卫片约谈图斑整改率100%,2022年全年执法检查量近3000人次,实质处罚同比提高120%。推进“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创建工作,研究朝阳区“一区一策”验收标准,坚持“刚弹结合、亮点突出、总体稳定、传到街乡”的工作原则,实现高效、高标准创建目标,推动创建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2023年,朝阳规自人将在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朝阳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争做模范“五干”好标兵,勇当合格“施工”小队长。以时时放不下心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朝气蓬勃热火朝天干事业的自豪感,践行“五干”精神,落实朝阳区“1234”发展战略,奋力在新征程上开创规自领域新局面。

备注:“1234”发展战略,即谱写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朝阳篇章的“一条主线”;坚持商务和科技“双轮驱动”;聚焦文化、国际化、大尺度绿化“三化”主攻方向;实现首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文化创新引领区、国际交往中心区、绿色宜居标杆区的“四区”发展目标。

本内容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朝阳分局提供


作者: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