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身边的历史建筑|02 历史建筑如何分类保护?关注重点大不同
2022-03-31 17:4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历史建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北京市已公布三批次共1056栋(座)历史建筑。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对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求,按照《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有关规定,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组织编制了《认识身边的历史建筑》公众科普读本(以下简称“读本”),现予发布。

历史建筑保护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不同类型的历史建筑维护和修缮的重点各有差异。依据建筑形式、历史使用功能、建筑年代等北京对历史建筑进行了分类保护,其中合院式建筑约占49%,居住小区约占26%,近现代公共建筑约占14%,工业遗产约占10%,其他建筑约占1%。

他们的具体保护要求都有哪些不同?

下面快一起来看看吧~

1、合院式建筑

建于清代至民国时期,一般由四面房屋围合成独立院落,多为中式传统风格。建筑功能多为居住,包括民族特色民居、名人旧(故)居、高校教职工合院住宅、民国西式住宅、传统村落民居等,另有少量会馆、寺庙、商业等特色功能。

门头沟区·沿河城村 145 号院

西城区·宫门口西岔 27 号院

西城区·老墙根街 41 号院

海淀区·照澜院 12 号院

2、近现代公共建筑

建于1840年以后的公共建筑,建筑风格包括苏式、西方现代主义、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等多样风格。建筑功能包括办公、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建筑保护类型包括优秀近现代建筑、各时期十大建筑、20 世纪建筑遗产等重要建筑。

海淀区·清华大学第二教室楼

教学建筑

西城区·政协礼堂

办公建筑

西城区·民族文化宫

20 世纪 50 年代十大建筑

文化建筑

朝阳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

心历史建筑群

20 世纪 90 年代十大建筑

体育建筑

3、工业遗产

建于1949-1979年,是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建筑艺术价值的建(构)筑物,以及设备、产品、工艺流程等。多为工业厂房、煤矿、水库、水电站等。

门头沟区·大台车站站房及站台

西城区·北京市第二热电厂

海淀区·龙徽葡萄酒厂

海淀区·原北京青云仪器厂

4、居住小区

建于1949-1979年或者1980年后的成片居住小区,包括部委大院、职工住宅、外交公寓、高校教职工宿舍等。保留有较好的城市肌理,多为运用邻里社区理念规划的最早期的居住小区,体现了当时最先进的建设水平,是见证首都城市规划思想变迁的重要实物。

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外交公寓

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外交公寓

西城区·百万庄小区

海淀区·清华大学胜因院30号楼

西城区·西便门外10号院

5、其他建筑

指合院式建筑、近现代公共建筑、工业遗产、居住小区以外的其他建筑,包括古桥、酒窖、门楼等。

海淀区·原中法大学酒窖

密云区·古北口镇老桥

2022年,

历史建筑挂牌保护工作将会全面开展。

认准这个标识,

一起发现更多身边的历史建筑吧!

保护历史建筑是全社会的责任

并非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参与其中

这两期已经了解了历史建筑是什么?怎么保?

下一篇,我们将为大家介绍

作为普通公众的我们

能为历史建筑保护做些什么~

联合发布单位

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技术支撑单位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作者:

北京印迹inBeijing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