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永定门到钟鼓楼,
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
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由此而产生,
京城的特色和韵味
就浓缩在这条线上。
古人的建筑智慧
和对天人关系的哲学思考,
也在中轴线的建筑群上
得以充分体现。
昔日皇家祭祀地,
今朝百姓游览园。
历经600年岁月变迁,
天坛依旧光彩夺目、气宇非凡。
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整体建筑规整有序,呈“回”字形布局,分为内坛和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南有圜丘坛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乾殿、斋宫,外坛有神乐署和苍松翠柏。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场所,也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祭天建筑群。一起跟随画家的笔触,感受天坛的恢宏气度吧~
祈年殿位于天坛的北部,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庄严雄伟、气势磅礴。它是一座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辉煌的彩绘三层重檐圆形大殿,以“敬天礼神”为设计思想,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门窗雕刻精致,彩绘图案辉煌华丽。大殿坐落在三层汉白玉台阶上,白石雕刻结构精巧、富丽恢宏。
熙方方作品:《远古的呼唤》
郭邵会作品:《天坛祈年殿》
祈年殿内共有28根柱子,分别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一年十二个月以及十二时辰、周天星宿。整个大殿全凭木头卯榫嵌合,其木质构造里,还融入了天文地理、日月星辰、阴阳八卦等知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段伯勋作品:《祈年殿与皇乾殿形式研究》
杨萍作品:《 美丽东城 天坛祈年殿》
古代帝王在这里祷告天帝,祈求百姓安居乐业,这正是这座雄伟精美的建筑物诞生的初衷和承载的美好信念。如今,祈年殿展示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风韵,寓意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爱好和平的华夏子孙也寄托了天下和平的美好愿景
郭学秀作品:《 天下和平》
如果说祈年殿是天坛建筑群中最为宏伟大气的建筑核心,那么双环万寿亭就是独具匠心的点睛之笔。
马全胜作品:《双环万寿亭》
双环万寿亭原在中南海内,传说是清乾隆皇帝弘历为祝贺母亲的五十大寿于乾隆六年(1741年)所建。亭子精巧别致,寓意深刻,凝结了古代建筑师的设计巧思。整体由一对重檐圆亭套合而成,造型端庄匀称,屋面覆孔雀蓝琉璃瓦,色彩明快。亭基为一对寿桃,寓意和合、吉祥、长寿。
张广志作品:《寿亭新意》
呼建华作品:《天坛晨曲》
中国人最爱园林中的亭子,不仅因为它是具有美学价值的风景建筑物,也是因为其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在山光水色之中,亭子是自然画卷的重要点缀;在休闲公园之中,它是人们休憩、赏景、交流的好去处。“无亭不成园”,如今的双环万寿亭,有古意、有故事、有人气,是天坛公园的绝美一角。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
天坛不仅有恢宏华美的建筑,更有遒劲朴实的松柏。坛庙在中国古代被誉为国家的“万世不移”之基,因此古代对坛庙植树极为重视。这些苍松翠柏历经悠悠岁月,最早的已经在这里屹立了近千年,它们身上有着历尽沧桑后的淡然。
杜建斌作品:《醉柏神坛》
郭邵会作品:《天坛古柏》
牛永钢作品:《祈年殿》
“名园易建,古木难求”,古树是园林的灵魂和精髓,松柏更是天坛敬天文化的载体。天坛现存古树3600余棵,最古老的800余岁。苍翠的古树掩映在红墙青瓦之间,和祈年殿相互映衬,营造了庄严肃穆、宁静致远的氛围。置身其中,感官被充分打开,风吹过松树发出波涛般的声响,松针和泥土的清香萦绕在周围,时光在这一刻仿佛凝固、静止了……
李克作品:《翠柏参天》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松柏郁郁葱葱,参天蔽日,四季常青,生机盎然;在寒冷的冬季,斗寒傲雪、坚毅挺拔,是长寿、不朽的象征,是百木之长。“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这片葱葱绿意,体现着中国人“傲雪凌霜”的精神内涵。
高海江作品:《天佑中华》
刘鹏作品:《梦象·祈年》
古代建筑“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天坛中得以充分体现。这里不仅有规制严整的祭天建筑群,更有自然赋予的优美景色。蓝天、流云、山石、鲜花、绿树与建筑群一起,构成了安宁静谧的诗意天坛。
戴争作品:《天坛五月花》
王兆祥作品:《神坛诗意》
天坛有几大“花事”,每年二月兰、杏花和月季依次盛放。与其他两种花短暂的花期不同,天坛的月季花期长,颜色绚丽缤纷,春夏秋三季艳冠群芳、花香四溢。每年月季文化节期间,祈年殿前百余盆各色月季争奇斗艳,为天坛增添了几许靓丽的色彩。
作为中国古建明珠的天坛,庄严神秘,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沿着天坛的主轴线缓缓而行,古代皇帝祭祀上天、祈求国泰民安的场景仿佛依稀就在眼前。
陈燕晶作品:《天坛内景写生 》
薛忠作品:《天坛一角》
清早的天坛安宁肃穆。蓝天白云下的红墙,凸显着皇家园林的大气磅礴,外坛古柏郁郁葱葱,建筑群庄严宏伟,在古树的装点下熠熠生辉。在时光的长河中,仿佛这样的安宁、肃穆是历史的常态。寻公园一角,在长椅静坐,仿佛感受到岁月流逝的痕迹。
刘家薇作品:《天坛长廊》
而作为公园的天坛,是城市的公共空间,是人们放松心情、锻炼身体的好去处,热闹是这里的常态。待到太阳升起,园中的人们三三两两活跃起来,散步、健身、练字、谈天,处处热闹非凡。古代祭天祈谷时奉捧祭品的长廊道如今为人们遮阳挡雨,有人在这里静思,有人在这里走动,有人在这里感悟生活,有人在这里放空思想……在这里,你可以在动与静之间感受到天坛的多样之美,体会城市生活的悠然惬意。
作为明清两朝的
皇家祭坛和园林景观,
天坛浓缩了古人的智慧和力量,
展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与厚重。
如今作为对外开放的百姓公园,
中轴线上的这颗明星
依旧熠熠生辉。
时光变迁,
让我们在画中和历史对话,
感受“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体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共同期待,
天坛的下一个600年~!
内容来源:东城艺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