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喜爱北京文化的人来说,
胡同是京腔京韵的文化符号。
对于生活在北京的人来说,
胡同是难忘的童年记忆、
永恒的故乡情怀。
京城的胡同多如牛毛,
胡同里的故事更是数也数不清。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画家们的妙笔,
一起探访东四胡同的“前世今生”!
北京的胡同,是一部“砖砌”的历史,是一本意蕴深厚的“志书”。东四三条至八条,是全国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这一区域的街巷、胡同和四合院是在元代街巷格局上发展形成的,是明清北京城重要的传统街区。
尹刚作品:《东四·家园》
付维维作品:《四条情缘》
胡同中不仅有京腔京韵的传统建筑,还有讲不完的历史故事,道不完的前尘往事。随意推开一扇岁月之门,就能重启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忆。崇礼住宅、南新仓、孚王府、恒亲王府、大慈延福宫、绵宜住宅、段祺瑞宅……若是想在京城中函古访今,必要到东四胡同深处走一遭。
刘家薇作品:《小院——东四四条胡同博物馆内小院》
芮德群作品:《东四博物馆 》
旧时京城曾经流行一句谚语:“头戴马聚源,身披瑞蚨祥,脚踏内联升,腰缠四大恒”,以此形容富贵人家极为讲究的吃穿用度。从东四“四大恒”钱庄的声名显赫里不难推想到东四商业的繁华兴盛。
毛杰作品:《东城洋货行遗址》
1928年开业的恒昌瑞记,虽然比不上“四大恒”的财大气粗,但精致典雅的二层小楼仿佛也在诉说着这里门庭若市的繁华往昔。大门上“镜里人是一是二”“笛中意至妙至神”的对联,加上横批“光起万物”,巧妙地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个照相馆,外加销售洋货
马振江作品:《东四.胡同印象》
如今小楼静静地伫立在胡同中,往昔的风采仍在,但已经成为居民住宅,红白相间的砖墙、雕刻精美的楹联为胡同增添了岁月的记忆,也讲述着胡同代代更迭、经久不息的时代故事。
北京胡同的魅力,不仅在于如棋盘般错落有致的精美布局,更在于舒适宜居的人居环境。“花鸟鱼虫”是老北京人喜爱的“四大玩儿”,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乐趣所在。从观花、闻花到赞花、惜花,北京人养花自有门道儿。养花不仅为了观赏,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郭萍作品:《国风静巷——花墙》
郭萍作品:《国风静巷——胡同景观》
郭萍作品:《国风静巷——家门议事厅》
郭延作品:《胡同闻鸟鸣》
青砖灰瓦,古槐夹道,东四街道致力打造“国风静巷”,通过倡导“静胡同 新生活”,为居民打造安静、和谐、宜居的人居环境。不同于高楼大厦里的城市生活,胡同里的生活多姿多彩,有静美的文艺气息,也有浓浓的人情味、烟火气……
郭景蘭作品:《小院悠然》
郭延作品:《胡同女孩》
高秀珍作品:《情满小胡同》
马振江作品:《东四.胡同印象》
如今的北京胡同,
格局和肌理仍在,
原住民、老街坊的生活方式仍在延续。
保留了历史文脉,
留住了醉人的乡愁,
也以更加开放的姿态
绽放着国家首都和首善之区的现代风采。
内容来源:东城艺苑,部分内容有删改
以上画家及作品由东城美术家协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