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将开放,沉浸式欣赏中国明代壁画之最
2023-01-09 17:1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今天我们要聊的法海寺,位于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翠微山南麓48号,距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法海寺有“五绝”,其中又以法海寺壁画最为人所称道,其精美程度不逊于敦煌,堪称中国明代壁画之最。1988年,法海寺与圆明园遗址、三星堆遗址等一起被列为第3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近,位于法海寺山脚下的法海寺壁画艺术馆竣工试营业,不久之后我们就可以在这里沉浸式体验壁画之美。展览通过技术手段,放大、拉进展示局部精彩细节,并逐项介绍壁画内容,整体观赏下来时长可达4个小时以上;除了法海寺壁画间的对比分析外,展览内容还引入了国内外近百个文物、石窟资料,与法海寺壁画进行横向对比,让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法海寺壁画的来源与影响,享受一场艺术与知识的盛宴。

位于翠微山麓的法海寺

不可错过的法海寺五绝

法海寺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历时四年建成。与许多京城内的寺庙相似,法海寺修建者为明中期著名宦官之一的李福善,与智化寺一样都为明英宗朱祁镇敕建的寺庙。

法海寺建筑面积约五千平方米。坐北朝南,殿宇依山势而建,层叠而上。寺内轴线明确,院落规整,形成四进院的格局。寺内有“五绝”,即四柏一孔桥、白皮松、古铜钟、藻井曼陀罗和明代壁画。

四柏一孔桥位于寺前,桥是一座微微拱形的小石桥,在小石桥的四角各生长着一棵古柏,古柏的根都生长在小石桥的石缝中,成为一奇观。青石券洞上镌刻着“四柏一孔桥”五个字,此为第一绝。

过了小石桥右行就到了法海寺,过天王殿到达大雄宝殿,即可看到殿前巍然屹立着两棵巨大的白皮松,冠高30多米,白干鳞片斑驳。这两棵白皮松是明代建寺时所植,今已近六百岁,它们像两条银龙守护着大殿,人们称其为“白龙松”

第三绝是古铜钟,现在陈设在室内,龙纽大铜钟,高达二米左右,制作精良,为大明正统年间铸造。钟身上部铸有经文咒题,下部铸《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等。

第四绝藻井曼陀罗位于大雄宝殿内。大雄宝殿顶部三个藻井天盖上所绘曼陀罗和天花板上所绘“毗卢遮那佛”和菩提像,都极为精美。彩画以翠绿靛蓝色为主色调,描金制作,显得异常华丽严谨,形式朴素大方。

第五绝明代壁画位于藻井之下。法海寺壁画是中国现存元、明、清以来,由宫廷画师所作的为数极少的精美壁画之一,也是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所保存的古代壁画中的杰出代表,与敦煌、永乐宫壁画相比都各有千秋。在人物刻画、图案精微多变、多种用金方法等画工技巧方面成就较高,在壁画制作工艺上也有新的发展,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在中国现存明代壁画中,也堪称中国明代壁画之最。

在法海寺附近出土过一块明正统九年(1444年)太监李福善等立的楞严经幢,其上所题的助缘协力善人中,除了瓦匠、石匠、雕花匠、妆艺匠、嵌金匠等各色工匠的名字外,还有捏塑官陆贵、许祥,画士官宛福清、王恕,画士张平、王义、顾行、李原、潘福、徐福要等人的名字。经幢是法海寺修建完工后第二年所立,为工部营缮所所副陈敬所书,幢上所列人名无疑都是当时工部营缮所属下修建法海寺的工匠。由此可知,法海寺这些精湛的艺术杰作,就是这些画士官和画士所绘。

明代壁画堪称“国之瑰宝”

大雄宝殿内的壁画以其精湛的绘画艺术、高超的制作工艺和鲜明的时代特色,驰名于世,堪称“国之瑰宝”。壁画都是采用工笔重彩画法,笔法细腻,用色考究。殿内计有大幅彩绘壁画十幅,“佛会图”二幅、“祥云图”三幅、“三大士图”三幅、“礼佛护法图”二幅。其中水月观音像被我国美术界认为是佛教绘画中的珍品,画中观音面目端庄,披衫线条精细,看上去薄如蝉翼,给人以清新明净之感,更觉慈悲可亲。

大雄宝殿的六面墙上,至今完整保留着九幅极其精美的明代壁画,分布在大雄宝殿北墙门的两侧、中佛像座龛背后和十八罗汉身后两面山墙上,面积达236.7平方米。佛龛背壁的三幅,画的是水月观音、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东西墙上,画的是传说故事中的天帝、帝后、天王、信女、力士和童子等,共有35个人物,高的近2米,矮的只有50厘米,并有祥云、花卉、动物等衬托。

全殿九幅壁画共绘人物77个,既有男女老幼,又有佛神鬼怪,且姿态各异,神情不一。有说法和坐禅的,有膜拜的,也有徐徐行进的,还有冉冉飞舞的。所绘人物、神怪、禽兽和草木,不仅形象美好,而且活灵活现,和谐明快,组成了一幅幅或庄严肃穆或清新明净的佛国仙境画面。所绘帝王气宇轩昂,神态威严;女性则仪容丰满、美丽、温柔。至于天王、金刚和力士,不仅绘出了勇猛威武的神态,而且还充分表现了皈依释迦牟尼佛的无限诚心。壁画的人物服饰和装束华丽多彩、千姿百态:女性梳各种样式发髻,佩戴各式首饰,璎珞、钏镯和花朵;男人穿戴不同式样冠帻、衣衫和盔甲,衣服上是团凤、龟背、团鹤、宝相花、菊花和凤穿牡丹等图案;童子则梳发辫,活泼天真。

画中人物虽多,但很容易分辨出其中人物的性别、年龄;从服饰、发式和行动举止及构图关系上,又可鲜明准确地分辨出他们的身份地位,充分体现了画工们非凡的艺术才能。

4小时沉浸式观展带您进入壁画的世界

观赏过真迹,咱们再去不远处山脚下的艺术馆里观看详解,或许可以获得更多感触。法海寺壁画艺术馆由原西山翠林茶社改建而成。从门外看,艺术馆在青山和苍松翠柏的掩映下古色古香,朱漆木门上书“翠微丹青”。推开木门,内部别有洞天。馆内设置了接待大厅、序厅、壁画厅、球幕厅、复原厅、尾厅等展示空间,将法海寺壁画的前世今生、技术细节、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等娓娓道来。

乘坐电梯下行,负一层的展厅是艺术馆的核心展区,序厅里的4块巨型屏幕介绍了法海寺的“五绝”。当展示到法海寺壁画时,4块屏幕会全部打通,整体呈现壁画的空间布局、内容结构。

再向前走,一幕幕4K高清显示屏详细展示了法海寺壁画的具体内容,且显示的人物、画面尺寸均1比1还原壁画真迹,还能动态高清展示局部细节,并配套详细语音讲解。例如标志性的“水月观音”像,高清屏幕可以将壁画的细节放大到极致,清晰地展示每一笔技法,还原观音身上白色披纱“沥粉贴金”等技术细节。同时,与此屏形成三角形布局的还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屏幕,将观音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像放在一起对比,分析其技法如何在三大士头部眉眼完全一样的情况下,通过细节区分不同的人物形象。

作为艺术馆的一大亮点,展厅每到固定时间,现场所有屏幕都会停止,全部转为统一播放法海寺壁画的动画视频。此时,整个展厅从顶部到墙壁到地面,全部变成一个艺术整体,让观众充分享受置身于壁画艺术世界中的沉浸式体验。沉浸式动画展示完毕后,各屏幕再重新恢复原有内容的播放。

展厅内还设有一座360度全环绕的球幕影院,播放名为《梦•法海》的影片。该片讲的是关于法海寺壁画画师宛福清创作壁画的故事。画面中所有的人物、动物形象均取材于法海寺壁画,并通过3D建模展示出来,带领观众穿越到明朝建寺之初,回顾当年文人画师的创作风采。壁画艺术馆一层的空间,还设置了一处公开的画廊,未来艺术馆将在这里定期进行国内外壁画的小型展览。

法海寺壁画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水平,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同时也是北京地区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壁画。法海寺壁画艺术馆的建成,将利用8K超高清视频技术让法海寺的壁画真正走到每个人身边,让感兴趣的人们更直观地了解、欣赏和热爱法海寺壁画艺术。

内容来源:本文内容根据北京日报副刊、北京石景山、青春石景山综合整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文化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

北京印迹inBeijing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