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房“旅店式”管理 大兴区全力打造社会治理新模式
2021-06-16 12:5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没想到现在在农村租房子跟在旅馆一样……”今年5月,高先生想要在黄村镇王立庄村租赁一间农村房屋,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村的租赁方式与他以往直接找房东签约的租赁方式不同,只需前往王立庄村的“旅店总台”进行登记、选房、签约即可,有“服务台专人”为他做好各项对接工作。

高先生口中的“旅店总台”指的就是王立庄村的“出租房屋管理服务站(简称管理服务站)”,“服务台专人”就是管理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人员掌握承租方与出租方身份信息,并采集好居住人员相关信息后,来督促双方签订租房协议。高先生想要租赁的房屋,其实早已在管理服务站内进行了登记备案。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黄村镇王立庄村因地制宜,整体推动全村范围内农村出租房屋“旅店式”管理工作,并建立健全各项长效工作机制,有效破解了多年来居住出租房屋存在的消防等各类隐患整改难、社会治安防控难等老大难问题。整合全村出租房屋资源,以村民自治的形式,在村级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由村委会组织实施,实行出租房屋统一管理、统一评估、统一安检、统一审核的模式。

农村房屋在出租前,“管理服务站”会排查出租房源数量结构,建立动态的数据库,村出租房屋“管理服务台”,设置工作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实现制度上墙;配备了信息登记和身份核验两个联网终端,人、房信息统一录入区出租房屋管理平台和公安流管平台。属地政府、派出所、综治、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具体工作人员按照职责协助配合村委会工作。

按照出租房屋‘放心类、关注类、严管类、禁租类’四级评估机制,“服务管理站”对全村所有出租房屋进行了统一评估,要求严格落实村民自建房屋出租16项安全标准,对于存在如“未配套建设室外电动自行车停放或充电设施的;堵塞疏散通道、锁闭安全出口;使用不合格电气线路或未穿管保护;未按要求安装独立烟感火灾探测报警器、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标识,未按要求配备灭火器”等情形的,都属于安全评估不达标,不准许出租。通过进行安全评估来规范房屋出租行为和条件,并由村委会及村民代表结合评估标准,共同核准房屋出租人可以出租的间数和承租人数,确保安全出租,放心居住。

“针对出租房屋建筑安全、治安安全、消防安全以及租住人员类型、出租人日常履责管理等情况,我们出租房屋管理服务站与黄村镇政府成立了联合检查组,定期会对居住出租房屋进行综合检查,并做好各类情况的查处整治工作。”王立庄村出租房屋管理服务站副站长王燕斌告诉记者。

“租前审批、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王立庄村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出租房屋体系:房屋出租人到“服务台”,对拟租住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属地派出所对承租人员身份信息进行审核,拟出租的房屋经过审核后,进行统一编号,通过电子屏或布告栏统一公示。租住人员实行签注制度,租住人员定期主动进行签注,逾期未签注的则视为主动放弃承租资格。承租人在退租后,要及时在平台上进行核销,完成系统信息的实时更新。

如今,王立庄村出租房“旅店式”管理的推行,通过网格化管理和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了农村出租房屋的管理效能,提高了村民及租户的各项生活安全和幸福指数。

“现在不仅租房、管理都很正规,而且每幢房子都配备了灭火器、视频监控等设施,原本暴露在墙上的电线也都统一安装了套管,出租房屋内拉线充电等现象也得到了有效根治。这对于租客和村民来说,都是一件好事。”王燕斌告诉记者,“进来有登记、离开有注销,居住期间也有检查和管理,这就进一步提升了出租房屋治理水平。”

据了解,出租房屋“旅店式”管理模式推行以来,实现了老旧管理模式向数字化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各类安全事故都有明显下降,这项基层治理探索所带来的社会效应越来越凸显。下一步,黄村镇还将继续深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提升工作,深入推进居住出租房屋“旅店式”管理模式在镇域的推广和覆盖。

记者:刘兆岩 摄影:孙朝晖

编辑:王虹霖


作者:

北京大兴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