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奇缘#驯鹿与民族文化展
又到炎炎盛夏,烈日当空、热风扑面之际,你是否也是动辄香汗淋漓、心情烦躁?是否也在怀念冰封雪飘的日子?那就来北京自然博物馆吧!
今天“冰雪奇缘——驯鹿与民族文化展”正式开幕!在这里,您可以从容惬意地放慢脚步,感受来自冰雪世界的清凉,了解驯鹿的科学知识,品读与驯鹿相依相伴的传奇故事,感悟驯鹿民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说到北极,最令人神往的大概就是绚烂夺目、变幻莫测的北极光了。以至于,“去看北极光”,成了许多人心中最浪漫、最幸福的梦想。然而,北极光虽美,北极圈地区并非惬意舒适的人类宜居之地。
“万物生长靠太阳”,可是在北极圈地区,每年有近半年不见太阳。这里的冬季漫长、寒冷而黑暗,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海面更是千里冰封,一片肃杀冷寂;夏季气候温凉,表层土解冻;九月初,第一场暴风雪通常就急不可待地降临,很快又是天寒地冻的漫漫冬季。
然而北极圈地区并非生命禁区,而是多种动植物的家园。苔藓和地衣总是不畏严寒,抓紧短暂的温凉时光努力生长,开疆拓土。广漠的泰加林和北极苔原上,蹄宽毛厚、雌雄都有角的麝牛,泳技高超、憨态可鞠的北极熊,毛皮华丽、机警敏捷的北极狐,团结协作、坚忍顽强的北极狼,不辞辛苦往返于南北极的迁徙冠军北极燕鸥……多姿多彩的“硬核生命”顽强地繁衍生息,演奏出动人的生命乐章,把寒冷肃杀的冰雪世界装点得格外生动、美丽。
驯鹿,就是北极圈“硬核生命”大家族中颇具传奇色彩的杰出代表之一。
驯鹿,又名角鹿,是鹿科驯鹿属的唯一种,分布于北欧、北美、俄罗斯、蒙古与中国等国家或地区的亚寒带针叶林中,栖息于森林、冻土地带和沼泽地中长有石蕊且积雪不多的地方。
说到驯鹿,最令人赞叹的大概就是它们健美挺拔的身姿和美丽壮观的鹿角了;最让人浮想联翩的,则是圣诞节的传说:每年12月24日晚上,圣诞老人总是乘着满载玩具的雪橇在天空疾驰,挨家挨户给孩子们送去神秘礼物。拉着雪橇不停奔波的,就是9头美丽健壮的驯鹿。
毫无疑问,驯鹿为圣诞老人拉雪橇的故事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然而,驯鹿确实是一群执着的、从不畏惧路途艰辛遥远的“行者”。千百年来,驯鹿群每年春季向北、秋季向南,年复一年地在环北极圈的森林与冰雪间长途迁徙,风雪无阻,从未中断。
驯鹿的冰雪之旅并不孤独,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驯鹿民族一直与它们相依相伴,不离不弃,共同经历了岁月与冰雪的考验,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对于长期在北极圈附近定居的多个民族来说,驯鹿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在冰封万里的广袤雪原上,他们追寻驯鹿的足迹辗转迁徙,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驯鹿文化,演绎了人与鹿相依相伴的传奇故事。
在千里冰封荒凉肃杀的茫茫雪原上驯鹿以何为生?它们为何历尽辛苦地长途迁徙?驯鹿民族有哪些特殊的生产生活习惯?为何与驯鹿相伴迁徙?驯鹿文化有何特点?
如果你也有如上疑问,那就来“冰雪奇缘——驯鹿与民族文化展”吧!
展览须知
本次展览为收费特展,成人全票价20元/人。
展览时间:2021年6月29日—2022年1月16日
展览地点:北京自然博物馆临时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