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供图
6月17日上午,北京市召开“三优一先”表彰大会,表彰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先进基层党组织。来自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董红军站上了领奖台,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投身教育改革与帮扶 真抓实干领头羊
董红军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在他高三的时候,就明确了自己将来做一名中学老师的理想。高考填志愿时,他只报了师范类大学。大一开始,他积极担任组织委员、学生会学习部长等工作,锻炼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凭借着自己优异的表现,大四时董红军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大学毕业后,董红军便在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工作。
董红军说:“当一所学校具备帮扶其他学校的能力时,就应该主动去做点什么,这是一所学校的责任和良心。”在他的努力和推动下,学校积极承担教育发展改革任务。根据海淀区教育两委部署,他引领集团在三个校区学生培养、教师专业发展、干部培训、学校环境建设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管理,共同发展。两年多来,香山分校教育教学质量、环境建设稳步提升,为四季青学区增添了优质教育学位,更好满足百姓需求。学校还与石家庄地区学校结对,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在帮扶学校的过程中,董红军特别重视前期的沟通,在充分了解被帮扶学校需求的基础上展开工作。2019年以来,学校先后组织了5批教师为内蒙古四所学校开展支教活动,2次接待来自科右前旗大坝沟中学师生和古迹中学的学习和交流。疫情期间,9个学科52名教师帮扶内蒙古对口支持学校开展云教研活动。内蒙古中学的老师说:“送教教师不但有扎实的基本功底,还能令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引导学生主动寻求答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些都让我们受益匪浅。”
作为“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研修基地”、北京市教师教育基地,学校近几年为800余人次提供“深度学习”培训课程。50余名教师赴青海、贵州、内蒙古、陕西、福建等地开展培训交流活动,在董红军的引领下,学校越来越多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用心办学守本分,俯身育人为家国,是对董红军为人处事的生动诠释。他常说:“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担负教书育人责任、担负引导人培养人重要使命的教育者,更需要找到并长久坚守教育的价值和追求。”他用党员的标准、道德的标杆做好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件事。在他心中有一杆秤,凡是对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发展有益的事情,他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做,尽心尽力地去做。
自我更新求超越 教师成长领航人
董红军常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与时俱进,自觉更新。他每日坚持读书,关心时事。他还爱钻研、爱琢磨。学校持久的生命力靠什么?如何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跳出学校围墙,引导学生走向未来?他喜欢将思考诉诸笔端,已在《人民教育》《教育家》《现代教育报》《北京教育》《海淀教育》《海淀教育党建》发表了20多篇论文。他还多次在中国—新西兰校长论坛、京台基础教育交流会、北京市中小学校长境外资源引进高端研修班、戏剧教育国际研讨会等场合做主题发言。在深入思考未来人才需求和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基础上,他提出“精准培育,实践育人”的学校品牌建设理念,着力建设多样化、可选择、自适应的学校生态系统。
董红军特别喜欢和老师聊天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心声和需求。他每年举办昆玉教育年会,努力为老师的研究和创造留出空间,鼓励探索和尝试,支持和赞赏老师享受职业幸福。就像他说的:“未来是什么?从学校、教育这个视角来说,我相信未来是生长的能力和素养,未来是持久的梦想和信念,未来是坚实的责任和担当。这是千年来不变的东西。我们不能把握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就要做好培养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确定性的工作,这是教育的职责和使命。”(记者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