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植物知识 高玉超/摄
“没想到两千多年前《诗经》里的植物如今还能在这里见到,真是太神奇了!”五十七中高一学生亓思源感叹道。
7月25日上午,由区园林绿化局主办、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承办的“《诗经》植物文化游”活动在翠湖湿地公园启动。五十七中学的学生和家长一同游园,感受植物的文化脉动,品赏《诗经》的文学之美、植物之美。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植物是《诗经》中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符号,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被赋予了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与社会、人生、情感紧密相连,变得鲜活生动。而《诗经》中收录的约140种植物,半数以上都可以在翠湖湿地见到。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的生态腹地,作为北京市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北京市园林绿化科普教育基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生态修复的示范、科普科研的基地、生态旅游的窗口、城市发展的绿心、水源涵养的功能区,更是开展生态宣教、传播中华文化、展示海淀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绿色平台。公园内植物资源丰富,现有草本植物382种,木本植物73种。
“活动旨在通过对《诗经》中植物的介绍,让大家对《诗经》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和对植物更新的认识。同时充分利用公园丰富的植物资源,让更多市民走进公园,参与到湿地的保护及科教宣传工作当中。今年也是建党百年的重要时间节点,翠湖湿地公园将继续紧紧围绕践行初心使命、为群众办实事这个主题,落实生态惠民措施,推进海淀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翠湖湿地公园生态科教科工作人员周宇琦表示。
“《诗经》植物文化游”活动秉承公益原则,在翠湖湿地公园开放日面向预约游客免费开展。活动中,工作人员沿固定游线对翠湖湿地公园现有的、《诗经》中所提到的其中19种植物进行专业讲解,如荇菜、荷花、芦苇、香蒲、藜、蓼、菫、桃等。亓思源一路紧跟讲解员,生怕错过一个知识点,还不时用手机对着各种植物拍照。“一路上通过工作人员对植物的解读,增进了我们对诗经的理解,感受到植物中的文化脉动。希望以后可以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让中国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绿色北京,翠在海淀。翠湖湿地公园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湿地保护与修复、打造绿色生态环境的同时,强化服务意识,着力提高为群众办实事的水平,深度挖掘、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突出科普教育特色,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让全民共享海淀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记者 高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