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砌末是大小道具与一些简单装置的统称,是戏曲解决表演与实物矛盾的特殊产物。戏曲舞台上并不回避"露假",也不要求一一写实。
中国古代刑讯审案有着悠长的历史,刑具在京剧砌末中占领着一席之地。现实生活中的刑具冰冷、威严,让人惧怕,也给人震慑。戏曲舞台上的它,却被艺术地美化了,美得那样动人。比如离了洪洞县的苏三,戴着鱼枷上了路;六月飞雪,关汉卿笔下的窦娥女背插罪标,被刽子手押至法场;黑脸包公铁面无私,用虎头铡铡了负心人陈世美;赵氏孤儿中的卜凤为保主命,拶刑之下,毫不惧色……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般家庭中惩罚后辈使用“家法”,“家法”正名为“打彩”。“家法”为竹制,分大小。常见的是“小家法”,原料是两条约两尺长的长条窄片,在剧中经常用它表现家训仗责,《三娘教子》、《春秋配》等戏中均用此道具。
商人薛广有妻张氏、妾刘氏、王氏,唯刘氏生子倚哥。薛外出经商,被友人贪没其托带财物,向家人谎报薛已死。张、刘二氏先后改嫁,只有王氏纺织度日,与老仆薛保辛苦抚养倚哥。倚哥在学堂被同学讥为无母之儿,气愤回家,不认三娘为母,三娘大怒,将刀立断机布,以示决绝。幸薛保竭诚劝导,母子和好如初。
还有一种“大家法”,制作方法一样,但尺寸较大,过去演《状元谱》用这个道具,现在因为原料和保存条件的问题,往往以板子代替了。
古时犯人起解须“扛枷带锁”,一般男犯既有扛木枷的,更多情况是戴手肘;女性角色押解中用美观的木质“鱼枷”,外形如鱼,双扇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