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艺术普及|手杖中的文化内涵——你了解它吗?
2021-08-11 12:2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砌末是大小道具与一些简单装置的统称,是戏曲解决表演与实物矛盾的特殊产物。戏曲舞台上并不回避"露假",也不要求一一写实。

京剧砌末中手杖类的几种道具用途不同、形制也不同,有的是作为礼仪标志的,有的则是生活用具的精细化产物。

手杖又名扶仗、拐杖、拐棍,它是伴随着人们步行而开始使用的,平民所用的拐杖不加雕饰,用藤子等材质制作或用本色或漆以其他颜色,底层劳动人民就用普通的拐杖。譬如《清风亭》当中的老汉张元秀和老伴儿贺氏都用拐棍,二人出行之时拄着拐杖,将风烛残年的老人凄苦之景象勾勒出来,形成的独特的舞台画面。

京剧艺术大师马连良先生曾经在讲座中提到《清风亭》当中张元秀拐棍使用的细节。张元秀在清风亭“失子”之前,心情和身体都处于较好的状态,走路的姿势也就比较稳,虽然也拿着拐棍,但这只拐棍对他来说并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是到了“清风亭”之后,唯一的儿子叫人家认走了,他老婆又天天跟他吵闹要儿子,自己因为思念张继宝忧郁成病,生活困苦,他那支拐棍就有了作用了,他要靠它走路,拐棍成了这个老头的第三条腿。

马先生对拐杖的应用也是精心设计的,拿拐杖的手和腕部要往里扣,但角度不大,如果手腕往里扣的角度大,就形成了折腕子,肘部要轻抬。

鹿头杖是木制的,杖顶为鹿头,剧中是官宦士大夫家庭当中中老年妇女所用,例如《赤桑镇》中的吴妙贞,她是包公的嫂子;再如《罢宴》中寇淮家中的刘婆。

龙头杖为木制的,杖顶为曲颈龙头,贴金,杖身漆红色或红色,剧中一般都是皇族贵妇人、受赐诰命夫人或高级官员的夫人所用。在杨家将题材的众多剧目当中,佘太君多用此道具,比如《四郎探母》当中的佘太君。


作者:

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