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倚洁×陈萨”力推中国艺术歌曲,明星音乐家的“歌·琴”絮语
2021-09-24 17:3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登场即是“狂欢”!极少有歌唱家的独唱音乐会在第一次出场时即引起观众的狂欢,因为登台开唱即是大考,除非观众对歌唱家有绝对的信心。还记得2013年意大利花腔女中音、当今歌剧世界的“女王”切契利亚·巴托丽在国家大剧院独唱音乐会的第一次出场,那种狂欢的热烈呼喊声如滔天狂澜,仿佛一开门就把巴托丽“冲回”后台。9月12日,在中国歌唱家石倚洁和钢琴家陈萨在长沙音乐厅独唱会的第一次出场时,也很有些这种感觉,满场观众的热烈欢呼说明了一切。这是“石倚洁×陈萨——中国古典艺术歌曲音乐会”中国巡演的第一场,主办方没有用“石倚洁+陈萨”或者“石倚洁&陈萨”而是“石倚洁×陈萨”,颇显意味深长。两位在艺术名气上“势均力敌”的中国音乐界明星的携手合作演绎,其产生的效应不是加法而是乘法。“石倚洁×陈萨”,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关注中国艺术歌曲,更会因其在作品思想、艺术内涵上的深度发掘,将中国艺术歌曲的审美提升到新的高度。

冷门经典展现丰富魅力

9月12日晚,湘江之滨的长沙音乐厅门前人头攒动,1391个座位早已售罄。走进音乐厅,记者发现满场几乎都是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中年以上的观众不会超过15%,这种观众构成在北上广都是不多见的。主办方介绍说,长沙是一座艺术气息浓厚的城市,因为《声入人心》节目,石倚洁拥有大量的粉丝,而更多的年轻观众则是学习声乐的在校学生,不仅是本地学生,还吸引了周边几个省学习声乐的学子。音乐会现场,观众自始至终的专注度,让他们完全与台上的歌唱家共情、同呼吸。在第一首刘半农词/赵元任曲的《听雨》的结束段,石倚洁用了一个轻声的渐弱,伴随着陈萨那简约又充满想象力,有如雨滴般的最后一个音,让歌声的余音在“潮湿的空气中”渐渐弥散开去……几乎有十几秒的全场静默,所有的人都被石倚洁深深带入。人们屏息静气,感受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余韵不绝。当石倚洁彻底走出歌唱状态时,全场观众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整场中国艺术歌曲音乐会在国内很少上演,而以作品时代作为音乐会专题规划的就更是凤毛麟角,石倚洁这套音乐会曲目的演唱难度并不在于作品的技术性难度,而在于谋篇布局的整体脉络起伏跌、宕勾魂摄魄。石倚洁为上半场设计了一套10首的近代中国艺术歌曲,包括了刘半农词/赵元任曲的《听雨》和《教我如何不想她》、许建吾词/刘雪痷曲的《追寻》、黄庭坚词/陈田鹤曲的《春归何处》、徐志摩词/陈田鹤曲的《山中》、毛羽词/黄永熙曲的《怀念曲》、黄永熙词曲的《斯人何在》、韦翰章词/林声翕曲《白云故乡》和《秋夜》、余景山词/林声翕曲的《望云》;下半场则是当代作曲家为古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有刘青作曲的《越人歌》、赵季平作曲的《关雎》《静夜思》《幽兰操》、黎海英作曲的《枫桥夜泊》、谷建芬作曲的《七步诗》、叶小钢作曲的《登高》。有趣的是上半场这10首作品中除了《教我如何不想她》耳熟能详之外,其余9首大部分都相当陌生,很显然,石倚洁并没有考虑用“大俗曲儿”讨好票房。当然,从长沙的票房看,“石倚洁×陈萨”的超级组合本身就是票房保障,不用操心票房的石倚洁更操心的是希望有更多的好作品分享给大家。

就风格而言,上半场的10首歌曲从各个方面看都有非常高的相似度,这对石倚洁和陈萨来讲是非常大的挑战。第二首是观众最熟悉的《教我如何不想她》,石倚洁显然也是颇有心得,演唱结束时观众的掌声是全场最热烈的。第三首《追寻》,陈萨在每一个“过门儿”都极尽用心地描绘了诗意的心情和表情,而石倚洁柔和的轻声回味无穷,又能与高、亮、硬的质感形成强烈对比。第四曲《春归何处》石倚洁以饱满而又富于力度的声音感慨人生,而《怀念曲》结束时的那个延长的弱声实在太漂亮了,一位按捺不住激动心情的观众没等到歌声停下来就叫起好来,稍稍扰动了大家沉浸其中的心情。随后的《斯人何在》,石倚洁从激愤到最后轻声慨叹。在《白云故乡》中壮烈抒怀,在《秋夜》中极尽轻柔优美和亲切,在《望云》中则是心潮澎湃,他为观众展现出艺术歌曲丰富的魅力。

钢琴与声乐相辅相成

下半场的7首作品都是近来传唱度非常高的歌曲,石倚洁并未循规蹈矩,而是赋予了部分作品以歌剧咏叹调式的结构和气质。最为鲜明的当属《七步诗》和《大江东去》,石倚洁演绎的《大江东去》有着《托斯卡》中画家卡瓦拉多西“奇妙的和谐”的咏叹调结构和激情的走向,由赞美到抒情叙事,再转入豪情万丈,苏轼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地跃然于歌声中,为这首艺术歌曲展现了它另外一种气质的可能性。而陈萨的钢琴部分也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力,比如在《关雎》中的情绪铺垫和传递,在《静夜思》中那种扫弦式的手法,《在幽兰操》中有如管弦乐队般宏大的交响色彩,在返场曲《大江东去》中那种金戈铁马、百战沙场的刺激感和宏大叙事的氛围营造,都是极为精彩的。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由于外国艺术家和艺术团体无法入境中国,使国内艺术家受到高度关注,与此同时,中国艺术家也因此而获得了更多的选择性和可能性。比如“石倚洁×陈萨”这个中国巡演的曲目,就不必像以往那样过多的顾及商业效果,而是可以从艺术、学术乃至教学的角度做更多的考量。

石倚洁表示,邀请陈萨这样的明星级钢琴独奏家合作,就是希望打破以往中国艺术歌曲演唱,钢琴仅仅处于伴奏地位,致使不能达到艺术歌曲应有的艺术高度的尴尬。“在德国艺术歌曲中,钢琴与声乐是平起平坐、相辅相成的合作关系,我就是希望与陈萨的合作,能够把中国艺术歌曲的水准向德国艺术歌曲的高度提升。”陈萨在收到邀请后的反馈超出了石倚洁的预期。而作为独奏家的陈萨对于艺术歌曲也并非白丁,她说,自己在汉诺威学习的时候,德国艺术歌曲就是必须学习的课程,如何从歌词进入去分析理解和阐释艺术歌曲的音乐部分,如何与歌唱家默契配合、相互帮衬都是需要钢琴家费思量的。此外,陈萨多年来一直参与室内乐组合的演出,乐器与乐器之间、钢琴与人声之间的合作其实有很多共通之处。本场音乐会的上半场钢琴部分相对简单,“音符很少”,所以她要尽量让每一个音符显得更有意义,而下半场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在音乐织体上要丰富得多,也给了她更多的发挥空间。对于陈萨,石倚洁评价:“陈萨在《大江东去》的钢琴部分所展现出的那种大气磅礴,指尖下清晰、极具密度的‘金戈铁马’演绎出了战争大片式的场景,我是第一次遇到。太过瘾了!”

丰富中国艺术歌曲教学曲库

对于曲目的选择,石倚洁说上半场的10首是2020年在西安演出时唱过的,下半场则是这一次挑选的。这10首也是石倚洁去年个人专辑中的作品。这张专辑收录的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艺术歌曲,共有20首,录制初衷是缘于石倚洁作为教师的思考,他说,多年来中国各音乐学院可供教学的中国艺术歌曲曲目太少,因而在国内的声乐比赛上经常会出现五六个选手唱同一首曲子的尴尬场面。录音20首中国艺术歌曲就是为了让想要接触更多作品的学生能够有所选择,且有本可依。接下来,他们还将赴天津、重庆、广州等地巡演。巡演音乐会同样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声乐学子能够亲临现场,切身感受到“原来,还有这么多这么好听的中国艺术歌曲我可以唱”。

石倚洁认为,与陈萨这样的顶级钢琴家合作,对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品质有很大的提升。通过巡演,这些多年以来不为人知的优美中国艺术歌曲,可以更大范围地改变人们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印象和认识,在中国艺术家和观众的心目中逐渐建立起中国艺术歌曲更清晰准确的审美和标准,进一步丰富艺术院校教学用中国艺术歌曲曲目库和声乐比赛的曲目库,这也是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前提。

李澄/文


作者:

音乐周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