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亦庄实验中学的4位同学在2021年世界机器人大赛“FTF青少年无人机”比赛中喜获佳绩。初二年级李懿煊、隋意同学斩获全国季军及全国一等奖,初二年级蒋诚武、蒋诚文同学斩获全国二等奖。在本次大赛中,学生团结合作,沉着应战,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赛场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本次2021年世界机器人大赛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吸引了全国各地近2000名选手参赛,赛程持续3天。世界机器人大赛被各主流媒体赞誉为机器人界的“奥林匹克”,是目前国内外影响广泛的机器人领域官方专业赛事,自2015年起已成功举办6届,吸引海内外20多个国家计15万余名选手参赛。
为推进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实践研究,培养创新技术人才,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落地,促进全面发展,让人工智能成为孩子们触手可及的体验。在课程开设上,学校开展STEAM教育、创客教育实践,探索开发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充分唤醒每个孩子的潜能,培养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科普创作能力。
△获奖奖牌
学校获奖同学来自“翼飞冲天无人机”社团,该社团组建于2021年初,由初二年级8位同学创建,学校技术学科老师段新新与高媛担任社团指导教师,创始的8位同学均对无人机具有较高热忱,部分同学具有无人机飞行经验。社团组建至今,社团成员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努力钻研,不断试炼,对无人机外形、结构、操控等方面进行学习,掌握基本的无人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规范,并始终尝试探索更高难度的人机协同技巧。教学相长,同学们在一次次的比赛和调试中,不断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释放自己的创造力,并勇于挑战自我,不断成长,师生水平不断提升。
学生参赛感言
李懿煊:从第一架玩具无人机开始,到“阵亡”数十架后,我把它变成了我最热爱的一项科技运动。以前了解我的人不多,如今在学校,我终于有机会发挥我的特长,航拍了我们的中学校园,创建了无人机社团,今天更是参加了无人机的全国赛。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们聚集到一起练习飞行技术,研究飞机结构,共同进步,相信在老师和学校的支持下,我们还会取得更多的优异成绩。我希望无人机社团在学校生根发芽,让更多的同学爱上这项科技与技术融于一身的运动。
隋意: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的过程还是比较辛苦的。从一开始的懵懂到后来的专注,期间经历了很多。经过这次比赛,我也增长了许多的新的知识,我接下来也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无人机,同时也在这里感谢老师们对我们的教导和帮助,是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才让我们取得了这次比赛的机会,谢谢老师们。
蒋诚武:2021年4月到2021年9月,感谢两位老师陪同我们一起完成这几个月的辛苦训练。每天两个半小时的无人机训练,当其他同学已经回到家吃上热乎饭的时候我们却在教室里重复着单一训练。你们可能没有体验过那种,明明马上成功却又因为一点的走神或操作问题而整次失败,我们却是一次又一次。我们只能不停地练习,不希望到了赛场上因为这样的问题,导致几个月的训练都失败。我觉得无人机极速穿越它提升的可能不只有操控无人机的技术,更多的是加强我们这种不服失败的心,和锻炼我们不断挑战困难,一次一次超越自己的能力。
蒋诚文:在起初接到比赛通知后,觉得时间特别紧张,感觉得奖的概率并不高,在老师的鼓励下,我想努力一下,于是便刻苦训练。但是没想到的是,因为疫情原因,比赛延期时间待定,这极大考验了我们的心理。但即使比赛时间未知,我们仍旧埋头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次次的改正我的问题,使自己的技术越来越好,不断的提高自己。到了正式比赛的时候,因为我有之前训练的基础,比赛的时候也很放松,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赛场精彩瞬间
△比赛进行时
△师生合影
社团及比赛选手训练花絮
一系列人工智能创新实践活动在同学们的成长过程中播下一颗颗智创的种子,生根发芽,让未来的他们更加懂得用智能、学编程、爱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达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成就自己,为科技强国而努力。下阶段,学校将进一步通过各种比赛平台,把热爱信息技术,热爱人工智能,热爱科技创新的学子们凝聚起来,不断挖掘潜能,充分发现自我,努力为我国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发展培养人才储备。
(北京亦庄实验中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