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很多昌平人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奔赴抗疫一线,尽己所能。
一个暖心的搀扶,一份匿名的外卖,一句感谢的话语……都让我们看到了昌平人骨子里的善良。
这些人中,有退伍“老兵”,有新婚夫妻,有社区工作者,有快递员,还有那些我们熟悉而陌生的“大白”们……
孩子托付亲属,能出点力就出一点力
李艳是第一批封控区内的志愿者,知道妻子很忙碌,丈夫孟雪也加入到志愿者行列赶来帮忙。“疫情面前,人人有责,我们能出一点力,就出一点力,作为普通居民,这些都是应该做的!”
进入隔离小区就意味着21天不能出来,“没有关系,已经把家里的孩子托付给亲属,也把姐姐从城里叫过来帮忙照顾家中老人”。
他们,筑起生命的绿色通道
在封控区,普通人隔离在家,只要满足基本生活问题不大。但对于有特殊病的患者来说,举步维艰。昌平多部门联合、志愿者联手,让患有白血病患儿吃上无菌饭,让患有川崎病的老人按时吃上了药,让每隔4、5天就要做一次透析的患者及时就医。
“人活着,这个通道就是生命的通道,别人可以在家休息,不用出门,哪怕有一袋方便面,都可以活着,但是得了这个病就不行,必须得出来做透析,真的十分感谢各方给予我们的关怀,谢谢!北京,加油!宏福苑,加油!”
新婚8天,他们并肩战斗
新婚刚8天,赵溪源、祝铭这对95后夫妻,就果断携手战“疫”。
一个在一线,一个在后方,虽在不同岗位,但他们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最美的爱,就是并肩战斗” 。
“虽然缺少了一段浪漫的蜜月之旅,但是这段抗疫经历让我们终身难忘,这是属于我俩最浪漫最独一无二的蜜月。”
爸爸肯定比我还辛苦
在宏福苑小区“95后”韩奇坊负责500余户的物资保障工作,每天分拣物资约2000余件,至少拨打百余次电话,穿着隔离服,不喝水,不吃东西一干就是一天,每当自己快撑不下去的时候,他总会想到当警察的父亲。
“爸爸肯定比我还要辛苦,我再坚持一下就挺过去了。”
你若不退 我便守候到底
李永佳结束一天的工作后,通过手机视频和家人通话,一家三口相互鼓励,爱意满满。
瞒着单位领导,李永佳把年幼的女儿托付给父母后,毅然决然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第一时间赶往北七家镇宏福苑小区。他的妻子是一名医护人员,此时的她也坚守在抗疫一线。
“我是一名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我的妻子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她若不退,我便会守候到底。”
原本准备回家看老人 却请缨到了一线
李云是下沉队伍里的一位“老兵”,今年已经53岁。
接到下沉社区任务时,他85岁的老父亲正在病中,而他原本已请好年假准备回家照顾老人,但面对疫情防控这件大事儿,他毅然放弃了休假,主动请缨参与下沉。
“对不住我的老父亲,在他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不在身边。感谢我的爱人,承担起了我的责任。”
她给孩子起名叫:新生
“快生了,需要去医院!” 为了让宏福苑小区的杨女士顺利到医生待产,社区、医院、卫健委……大家争分夺秒为新生命护航。在大家的努力下,小宝贝顺利诞生,杨女士给孩子取名为“新生”,感谢大家不辞辛苦,帮她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与此同时,也寓意着宏福苑的“新生”。
“感觉非常开心,很幸福,在我生产方面,社区和医院交接的很好,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帮助,让我们顺顺利利生下了孩子,很感谢帮助我们的这些人们!”
既然出不去就做点有意义的事
小区临时封闭时,正在送件的十几名快递员也滞留在小区里。他们来自多家企业,“既然出不去,不如干点儿有意义的事。”快递小哥们组成应急保障配送队,换上防护服,变身抗疫“大白” 。
“我们就是大家身边的食材搬运工、后勤保障员!”
想尽办法让隔离在家的人们更舒心
点歌、唱歌、报菜名……宏福苑封控小区里,居民们的生活并不枯燥乏味。志愿者们通过各种方式,让居民参与互动,抒发情感,收获感动与鼓舞。
当“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的歌声响彻宏福苑各楼栋间,我们理解了什么叫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雨雪降温来临时 “温暖”及时送到
一场突如其来的雨雪降温天气,让昌平的气温迅速跌破冰点。他们,在风雪中,依然坚守岗位。
纵然被风雨淋湿,也丝毫没有退缩,而大后方,无数的人也在担忧着一线人员的冷暖。微信群里,此起彼伏“我家有小太阳,能不能给他们用用?” “今天晚上,我们就要把这些物资送过去!”
无需动员 迅速集结!一时间,棉帐篷、棉大衣、暖宝宝……通通送到了一线人员手上。
风雨中,有人坚守,在背后,各方支援!
在封控区里,隔三差五,就会有奶茶、暖宝贴,通过外卖小哥送到一线人员手中。在微信群、网友留言中,更多的昌平人通过话语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是的,风雨总会过去,我们终将迎来彩虹。善良、勇敢的昌平人民,只要站在一起、心在一起、众志成城、并肩作战,就一定能迎来最终的胜利!
图文来源:昌平圈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