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纵横经典 四海弦歌——谢楠与她的学生们小提琴音乐会”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家谢楠与学生们特邀指挥刘炬、弦·韵室内乐队(首席杜玄)以及钢琴家芦静怡呈现了多首不同时期的中外经典名曲。
吸引更多非专业琴童关注
在本场音乐会上演出的学生年龄跨度很大,有十几岁的央音附小、附中学生,也有近三十岁的硕士研究生,还有非专业的琴童。“请小朋友们上台演奏,希望吸引更多非专业琴童关注这场音乐会,关注小提琴、关注音乐。音乐能够启迪、净化人的心灵,我们尽量给非专业的孩子创造一些舞台表演的机会。”谢楠说,小朋友的状态通常不是太稳定,时好时坏,初次上台表演心里还有些障碍,一定要帮助孩子们调整好心态。
音乐会特邀加演嘉宾高参、张精冶和谢昊明都是谢楠的同门师弟,他们携多把名琴轮番亮相,其中,高参使用的是一把405岁的意大利名琴,音色甜润动人。谢楠表示,这几位优秀的青年小提琴家在舞台上的精彩演奏给学生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会让非专业琴童对小提琴这件乐器乃至音乐产生更多的好奇与向往。
作为央音小提琴教研室主任,谢楠拥有二十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她指出,学生们平时练琴都会有一种倾向——容易更关注技巧方面的难点,但大家应该多关注的重点是对乐曲的理解、风格的诠释,以及在音乐会上如何能够引人入胜,让观众听到你奏出的第一个音时就被吸引住。当然,如果没有精湛的技术支撑,想表达的音乐也很难表达出来。关键在于如何把技术转化为让每个观众都能听懂、都喜爱的艺术成品。
引导学生精准把握不同风格
本场音乐会的曲目经过了精心筛选、安排——上半场既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西方经典作品,如维托里奥·蒙蒂《查尔达什舞曲》、维尼亚夫斯基《谐谑曲与塔兰泰拉》(Op.16)、安东尼奥·巴齐尼《精灵之舞》、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为双小提琴与钢琴而作的五首小品》(No.1、2、5),也有中国作品,如刘自力《伟大的北京》和马耀先、李中汉的《新疆之春》。而音乐会下半场呈现的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和皮亚佐拉《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两部作品的8个乐章由谢楠和学生们交替独奏,在皮亚佐拉的“秋”之后,是维瓦尔第的“春”,再一起来到皮亚佐拉和维瓦尔第各自的“夏”……8个乐章以如此形式渐次展开,季节流转之间万象丛生,带领观众经历一场奇特瑰丽的四季旅程。
谢楠介绍,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皮亚佐拉诞辰100周年,原本定于去年演出皮亚佐拉《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因为疫情的原因延迟到了今年。皮亚佐拉“四季”有维瓦尔第《四季》中的一些音乐元素,我们经过多次的试验、调整和聆听,根据乐曲调性和音乐直观感受,确定了现在的曲目演奏顺序,以这样的形式穿插演奏。
谢楠说,对于长期在音乐学院里受训于古典音乐的同学们,经常会学习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浪漫时期的作品,谱面上的东西对学生的要求比较多,包括非常严谨的节奏等。但是,皮亚佐拉的作品实际上是即性音乐,皮亚佐拉将探戈音乐升华了,提升为能够在音乐会里演奏的曲目。因此,要想精准地把握皮亚佐拉音乐的风格,表现他的作品中即兴的精髓,是具有相当难度的。
对于中学生来讲,演奏雅诺·胡鲍伊《卡门华丽幻想曲》也有一定难度:除了技术上的困难,音乐方面的把握也比较难,十几岁的学生怎么去体会卡门这样情感经历丰富的女性的思想和情感呢?另一方面,学生必须非常清楚地知道,这部作品里哪些是歌剧原本的旋律和唱段,哪些是后来的版本中添加的小提琴炫技。“要演绎好卡门这种敢爱敢恨的女性,我认为,首先要从声音上把握住——演奏的声音应该贴近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要从歌剧的角度来诠释这部作品,比如,要表现出那种强烈的戏剧冲突,不能只把它当作是一部小提琴的技巧性作品来处理。”
启发学生形成演奏个性
“看见学生的进步也会促进教师自我向上发展。近两年的疫情,让我们有更多时间与自己独处,能够冷静地思考。因而,我在音乐的手法和表现力方面,比以前要更加丰满,同时,也带动了学生们进步。”谢楠表示,作为专业教师,在音乐的思考和布局方面一定要给学生正向引导,帮助学生培养好的判断力和审美能力;演奏者除了做出作曲家在谱面上标记的信息之外,还必须要有自己个性的声音,就是能够让听众过耳不忘的特色声音。
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演奏个性、拥有辨识度比较高的独特音色呢?谢楠总结,要启发学生不断在文化、灵魂层面学习、提升,只有拥有足够厚实的积累,比如文化内涵、优秀的品格等,才能激发学生们攀登艺术高峰的动力。此外,一个好的导师也应该对学生有这种追求光明的、方向性的指引,对于年轻的演奏者来说,这个方向指引尤为重要。
“从这场音乐会也可以看出,有些学生的声音非常丰富,有着不同的层次和色彩;有几位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演奏性格,这让我非常欣喜——能够培养出有思想、有追求的学生,是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徐丽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