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正腔圆不等于咬字清楚,歌唱技术本身就是艺术
2022-01-16 20:1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适合远比热爱重要!只有适合加努力,才是成才之道。”“真正的乐感是建立在完整技能基础上的,音乐的准确诠释才是乐感的命脉。”“技术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技术就谈不上任何歌唱艺术。”……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宁波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俞子正总结自己从教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对歌唱和音乐的感悟,撰写了《声乐·新得》一书,希望能够给读者的声乐学习和教学带来一些思考。该书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于近日出版。

《枫桥夜泊》是抒景,不是抒情

俞子正从教40余年,培养了大量活跃在国内外歌唱舞台和声乐教学讲台上的歌唱家、声乐教师。2000年,他撰写了《声乐教学论》,收录于西南师大出版社的音乐教学系列丛书,此后又相继撰写《歌剧长河》、散文集《会歌唱的文字1》和《会歌唱的文字2》,以及书法集《会歌唱的文字3》。《声乐教学论》被不少学校当作教材使用,但他对这本书并不满意。“其中不少地方是顺着思维惯性罗列了一些常识,没好好用脑子思考,甚至还有不少错误。”于是他撰写《声乐·新得》,以弥补《声乐教学论》的不足。

“教了几乎一辈子声乐,快退休了才逐渐明白,我们很多关于声乐的认识几乎错了一辈子。”俞子正把长期教学和演唱中的心得积累、体会思考总结在书中。如,把歌中的“的”唱成“di”虽然约定俗成,却是错误的;演唱《枫桥夜泊》时,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愁”字存在误解等。“江枫是苏州城西的江桥和枫桥的简称,而‘愁眠’是一座山的名字,也叫狮子山,停泊在枫桥的船可以远远望见愁眠山。因此,这首诗的意境只是安安静静的抒景,而不是抒情。”俞子正写《声乐·新得》,只在乎自己说的是真话、有用的话。

“说真话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有底气。尽管其中少部分论点的表述尚可修饰,但大道至简,其论点的内涵指向,我相信是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安国评价,《声乐·新得》是作者长期沉浸于歌唱艺术和教学工作真切感悟的结晶。这些观点鲜明、有棱有角的话语,拂去那些蒙在认识常理上的灰尘,将一些关于学艺成才、歌唱技巧、艺术表现、声乐教学、艺术与生活、音乐与科研、教育改革等问题认知的原生道理,置于明亮的阳光下,示予求学拜经的年轻人。

字正腔圆不等于咬字清楚

俞子正在书中对声乐教学中的一些“老生常谈”提出挑战,比如对“字正腔圆”的理解。

歌唱追求字正腔圆时,人们常强调吐字咬字的清晰。许多老师一直在研究如何让大家听清楚歌词,有的声乐老师让学生在演唱歌曲之前,大声把歌词朗读几遍再唱。然而,朗诵的语言发声状态和歌唱的状态是有区别的,朗诵语言的每个词语不需要长时值的声音,音高范围也比较窄,而歌唱却需要声音的延续和宽音域的旋律变化,这是歌唱区别于朗诵的技术特征。因此,学生朗读歌词之后未必能让歌唱变得动听,甚至会失去歌唱旋律的连贯性。“歌唱中的文字语言有别于说话的语言状态,而是与音乐一体的、和谐的柔美,不能用说话的标准衡量吐字是否清楚。”俞子正认为,在歌唱的运动状态中,清楚不等于准确,好听的、艺术的、技术的语言状态才是应该追求的。字正腔圆的“正”不是简单的清楚,而是品质,是艺术品位和气质。

歌词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帮助听众理解歌曲,让声乐能够被最广大人群喜爱、接近,但依赖歌词理解歌曲容易忽视音乐,对歌曲的理解失去音乐性。“我们对歌唱的认识往往局限在对歌词所表达的内容和意境上,忽视了音乐语言的表现。”俞子正认为,歌唱语言包括文字语言与音乐语言。而音乐语言比文字语言更重要,因为音乐语言的感染力远远比文字语言更直接,更具有艺术性。“如果歌声和音乐不能让我有所感动,那么,歌词又有什么意义呢?”俞子正建议声乐学习者多听交响乐等乐器演奏,“听它们的音乐语言,听它们的风格和品位。乐器演奏没有歌词,但是它们在真正地歌唱。”

歌唱技术本身就是艺术

1986年就在东京大歌剧院唱歌剧的俞子正也经常在国际声乐比赛中担任评委,如荷兰斯海尔托亨博斯国际声乐比赛、静冈国际歌剧比赛等。评价歌唱时,他首先听声音技术是否合理运用,声音是否自如、优雅、有品位;再听音乐表现的作品风格、时代风格是否准确,是否优雅高贵,听音乐是否能感动心灵。

人们常把声乐技术仅仅看作歌唱的手段,是为歌唱内容服务的。“其实,歌唱技术本身就是艺术。”俞子正认为,歌唱技术本身也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那些充满戏剧力量的声音,仅仅是歌声和技术就足够征服人心,足够让听众醉心于感官的享受和愉悦。

声乐技术的学习“看不见、摸不着”,几乎是凭感觉记忆的训练。“如果方法不对还不如不练。因为不断重复错误的方法,越是‘用功’越会巩固错误的技能。”俞子正表示,声乐技术的学习要理智地分析、体会肌体的感觉记忆,而不能盲目地仅仅凭感觉。抓住正确的肌肉记忆和自我听觉感受,即使练得不多也必然是有效的。当然,这必须建立在优秀教师指导的前提下。“唱得好的老师未必能教得好,教学和自己演唱有不小的差异。”俞子正认为,优秀的声乐教师不仅要具有较好的演唱技能和丰富的演唱经验、敏锐辨别声音的辨析能力和较高的艺术品位,还应该具备正确的教学观念、理念。“既然当了老师,就争取当个好老师,当个明师,不是名师。”俞子正说,优秀的声乐教师更重要的是忠诚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卢旸/文


作者:

音乐周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