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里的“热心肠”民警张炳全
2020-12-29 15:3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张炳全是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巴沟站派出所民警,2012年从部队转业加入公安队伍,在地铁10号线上一干就是8年。作为站区警务队的一员,巡逻防控、警情处置、警企对接、安检督导,这些平淡而又繁复的工作任务,组成了张炳全在岗履职的每一个工作日。地铁里人来人往,行色匆匆,张炳全的工作热情始终没有被冲淡,反而把受理群众求助、帮助群众解决出行难题当成了一种乐趣。近两年间,张炳全先后为乘客找回背包22个、文件27份、钱包7个、身份证37张、现金2000余元,并帮助4位走失的老人和孩子找到家属,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民警张炳全一副实实在在为民服务的“热心肠”。

推己及人 敞开心才能服务好群众

慈寿寺站是地铁10号线和6号线交汇的换乘车站,张炳全驻守在这里已经3年半了。由于城市通勤节奏快,地铁里人多拥挤,张炳全接到最多的求助警情,就是物品遗失。

“低头看手机,是地铁里丢东西的最关键原因。大家随身带着的手提袋或背包,就放在身边座位上或者脚底下。但是注意力却都放在手机屏幕里,到站广播一响,生怕误了车,起身就走,哪还顾得上自己的东西呢。”张炳全说,年轻人、上班族最容易出现这种问题,这些年捡到的东西,除了背包、钱包、电脑包等贵重物品外,更多的是装在袋子里的文件、外套、饭盒等,一看就是上下班路上不小心把随身物品遗落了。

对此,张炳全也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每次值班下站前,他都要先到乘务管理员调度室,仔细查看近期乘务管理员在车厢内捡到的遗失物品,逐个询问详细情况后,再带回警务室联系失主归还。有时,乘客丢了东西,会拨打地铁热线96165登记,张炳全拿到这些遗失物品后,也会第一时间联系地铁热线,询问相关线索。日复一日,值守热线的工作人员一接电话就能听出张炳全的声音,并及时向他报告情况,这种常态化的联动机制,也为及时归还乘客遗失物品提供了很大便利。

“换位思考一下,不管是谁,哪怕是丢了一件穿过的衣服,一双穿过的鞋,也希望能够找回来,更别说是贵重物品或重要资料了。我觉得要充分体谅乘客丢了东西之后的着急心情,能联系上的,就及时归还给人家,这才对得起为群众服务的这份工作。”

今年12月的一天晚高峰,张炳全在地铁列车上巡逻时,发现座位上放着一个无人认领的双肩背包,包内装有一台笔记本电脑。联系地铁站务员和乘务管理员查找,均未能找到失主线索,随后,张炳全拨打了地铁热线,这才找到了失主李先生。前来认领遗失物品时,张炳全了解到,李先生是培训机构的一名老师,电脑里存放了正在撰写的备课教案,由于还没来得及备份,一旦遗失,好多天的成果就都白费了,没想到民警这么快就帮助自己找了回来。拿到自己失而复得的电脑,李先生激动地对张炳全不住道谢。

在岗一天两万步 迈开腿才能有所为

一线公交民警的班制与地铁运营保持同步,每到主班时,从首班车到末班车,张炳全要在地铁站里待上18个小时。地下环境噪音大、接触不到阳光,长时间身处其中,精神上很容易疲劳。工作期间,为了让自己时刻保持敏锐,张炳全采取的办法就是“迈开腿”。

“我们的职责和社区管片民警很相似,地铁站就是我们的辖区,站口、站厅、站台、安检点,多走动走动,一天转上几圈,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时间也就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谈到日常的巡逻防控工作,张炳全随口就讲出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去年冬天,张炳全在站内巡逻时,发现一位老人颤颤巍巍地走在站厅里,看上去年纪很大了,身边又没有家人陪伴。上前交流时,发现老人有些语无伦次,神色也很疲惫,张炳全初步判断老人是与家人走散了,便急忙把人领到警务室照料。在老人休息的过程中,张炳全耐心地和他拉家常、询问家庭信息,最终查找到了老人女儿的联系方式。在电话另一边,女儿的声音又激动又着急,原来,这位老父亲已经82岁了,平时一直在家由家人照料,但有时神志会不清醒,今早趁家人不注意,自己一个人就出了门,现在全家人都在到处寻找。随后,家人匆忙赶到地铁站,对张炳全表示了感谢,并称幸亏民警及时发现了老人,才没有发生其他意外。

几年前的一次早高峰,张炳全正带领辅警在站台执勤,不远处,一个女乘客的喊声立刻引起了张炳全的注意,“抓小偷!”循着女乘客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男子正迅速向楼梯处奔跑。张炳全没有犹豫,立即和辅警一同追了上去,很快就将其拦下并控制。一搜身,女乘客被盗的手机就在此人兜中。“人赃并获,当场就上铐子带走。”说到此处时,张炳全的语气里充满了自豪。

“我的手机里有步数统计,每到值班时,都能达到两万步左右。两万步,也是我给自己设的一个小目标,一方面,能主动发现警情,另一方面,也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

警企联动群防群治 张开嘴才能打好交道

多年的地铁安保工作经验使张炳全养成了一个习惯,不论到哪一站值守,最先要做的就是和车站工作人员打好交道。多询问、多倾听、多交流,只要在班期间,张炳全一定会和大家攀谈几句,询问一下站里的情况。

“我们民警和站方,从工作目标来讲,很大程度上是一样的,都是保乘客平安出行,这就必须要做到互帮互助。站务员、乘务管理员、安检员、保安员、保洁员,他们就是民警的眼睛和耳朵,有时能够先于民警发现安全隐患,不主动沟通,不和大家熟络起来,就没法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张炳全介绍,自己和车站值班站长以及其他工作人员,都互相留有电话,遇到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就能取得联系。

今年8月的一天晚上,北京出现短时强降雨,不少出站乘客都在站口避雨,眼看聚集乘客越来越多,站务员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了正在值班的张炳全。张炳全得知后,第一时间到场协助站方维持秩序。拉起隔离带划分进出通道、搬运防汛沙袋阻隔积水、为滞留乘客发放一次性雨衣,在张炳全的组织疏导下,站口的秩序很快就恢复了正常,虽然雨还在下,但大客流隐患却已经提前消除。

当兵二十年,从警八年,张炳全干工作始终有着一股韧劲儿。守护这一座行色匆匆的地下城市,没有惊心动魄的侦查破案故事,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公交民警润物细无声的辛勤和一腔为民服务的情怀。


作者:

北京公交警方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