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讲卫生、懂礼貌。但是,有时“太爱干净”反倒会适得其反。身体这几个部位太干净反而会成为疾病诱因,甚至让疾病反反复复,久治不愈!快来对照下你是不是已经中招了?
身体这几处可别"太干净"频繁掏耳朵,易引发炎症。耳屎可不是“脏东西”,它能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环境,抵御外界细菌的侵袭。如果将耳屎掏得太干净,相当于拆除了一道防护线。
掏耳朵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如果一不小心刺破鼓膜甚至可能导致听力丧失。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就有一定的自我清洁功能。在我们说话、打哈欠等情况下,耳屎会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行排出。
只有耳屎过多、堵塞耳道影响听力时才需要掏耳朵,最好去医院请医生帮忙清理耳道。如果在家自行清理,建议最好使用软质棉棒,不要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
2. 鼻子频繁清洗鼻腔,破坏鼻黏膜。经常挖鼻孔除了会让鼻子变形之外,还可能会破坏鼻黏膜中的毛细血管。
鼻腔有自我清洁能力,不宜过于频繁、用力清洁,特别要避免用指甲用力抠,以免破坏黏膜,引发细菌等炎症感染。当空气质量较差或患有鼻炎、鼻塞者,可借助洗鼻器清洗一下。
3. 肚脐常抠肚脐眼,受凉伤肠胃。肚脐是个细菌窝,里面寄生着大约1400种细菌,但是这些细菌大部分是非致病的,这些看起来脏脏的污垢,可以保持正常肚脐温度。
如果太干净,热量散发快,肠胃功能就可能受损。如果抠肚脐的力度过大,会容易弄伤肚脐娇嫩的皮肤,有可能引起炎症,一旦恶化还可能化脓,细菌侵入腹腔内重要的血管。
4. 皮肤有的人特别喜欢给脸去角质,虽然短时间皮肤看起来白白嫩嫩,但实际上此时角质层已经非常纤薄。虽不至于“吹弹可破”,但稍有刺激,比如寒冷或者过敏物,皮肤就会泛红甚至红肿,变成了敏感性肌肤。
还有的人洗澡时追求搓出更多的泥,觉得这样才是干净。但过度搓泥,其实是剥去了皮肤的铠甲。因此,无论是洗脸还是洗澡,都没必要过度清洁。
一定要控制好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注意频率和力度。一切护肤的首要任务,就是避免损伤皮肤的屏障功能。
5. 牙齿错误的刷牙方式会损伤牙釉质,并不是刷得越久、用力气越大就会刷得越干净。相反,据相关研究表明,刷牙3分钟以上,用力太大,反而会对牙釉质造成伤害。
首先,你肯定想不到的,就是发际线。用洗面奶后,可能会有一些泡沫残余在发际线区域。长此以往,泡沫的微粒阻塞毛孔,也就会带来粉刺、痤疮之类的皮肤病。
2 耳廓其次,耳廓中也有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耳廓被其中间的弧形隆起分为两个主要的凹陷区域,靠前的叫耳甲,靠后的叫耳舟。由于洗脸时它们在面部侧边,不易直接清洗,因此会藏留一些污垢,洗澡时可以一并清洁了。
所以,对于耳朵、鼻子、肚脐、皮肤等部位,没事别过度清洁,它们比你想象的干净。如果真的爱干净,那么多关注发际线区域和耳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