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对老年人实施的诈骗案件在数量和类型上都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防范意识弱、信息渠道单一、分辨能力不足的特点,针对老年人设计犯罪手段,其中专门以“养老服务”“养老项目”等为名诈骗老年人钱款的“养老诈骗”,以及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的“电信诈骗”是老年人上当受骗的“重灾区”。
为帮助老人识别诈骗陷阱,守护好老人“钱袋子”,9月15日,北京一中院刑二庭干警前往石景山区六合园社区,开展“喜迎二十大 送法进万家”普法讲座,讲解了针对老年人群体的常见犯罪类型及防范要点。六合园社区共计50余名老年人参与了本次普法讲座。
京法巡回讲堂
活动中,北京一中院干警通过分享多件真实案例,详细解读了专门针对老年人实施的各类诈骗的犯罪手段和实施模式,并在现场为老年人播放反诈宣传片,帮助老年人树立防骗意识,提升防骗能力。讲座结束后向每位老年人发放防骗知识手册。
针对养老诈骗陷阱
北京一中院干警提出如下防骗建议:
第一,不轻信。谨慎识别陌生人突如其来的“善意”,不轻信中奖、免费讲座等活动,不轻信他人关于投资的高额回报许诺,不轻信非正规医疗机构的诊断结论等。
第二,不透露。要妥善保护好个人信息,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工作单位、家庭情况等,以免有人别有用心设置陷阱。
第三,善留痕。要注意证据留存,对于对方承诺的事项可有意识地录音,或保存相关书面凭证,或交谈时有信任的第三人在场,交付钱款应保存收据、转账记录等凭证。
第四,善求助。及时寻求帮助,遇到自己无法辨别的情况及时向亲友或者专业人士求助,一旦发现上当受骗,立即报警。
供稿:北京一中院刑二庭
作者:胡柳青青
编辑:方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