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板块又上线啦~从本月开始陆续为您推送公园人的好故事,每月一期人物,展现公园职工风采。本期为您介绍一位动物的“家装设计师”——曹雅妮,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给动物们做“家装设计”是怎样的,面对不会说话又无法沟通的它们,她又将如何继续?
她,是一名设计师,但你一定想象不到她的“客户”是不会说话的圈养野生动物。大家都知道设计师是需要根据顾客的需求设计制作,面对不会说话又无法沟通的它们,她又将如何继续?又是如何做到让它们满意的?
而“家装设计”只是她工作的一部分,园区很多设计都出自她之手,如:黑麂展区、小型食肉展示区、长臂猿外运动场、北山羊外运动场、新雉鸡苑笼舍、小猴馆笼舍、熊山外运动场、鹦鹉笼舍、大熊猫外运动场等。
“自然就是规范”是设计理念
自然就是规范是展区设计永恒不变的设计理念,展区设计服务的群体是圈养野生动物。“使用主体是动物,这是它的家,首先它待的舒服最重要,其次要兼顾饲养员的操作便捷及安全,然后就是展示效果”,曹雅妮认为好的设计需要具备“五性一兼顾”:自然生活性、安全使用性、便捷操作性、异地迁移性、文化应用性,还要兼顾观赏效果,尽可能消除与动物福利之间的矛盾。
曹雅妮把北京动物园动物“家装”分为两种:一种是毛坯房;另一种是老房改造。毛坯房是她最喜欢的,“就像是白纸起高楼,展区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自己的心血”,小型食肉区是典型的毛坯房,根据展出动物的分布模拟出了雨林、荒漠、温带草原、丘陵、热带雨林等八大类环境,并根据不同动物的不同习性与爱好,进行量身打造。对于另一种 “老运动场改造需要考虑因素比较多,很多基建已经打好,所以只能在基础上进行花样翻新和加固”,比如长臂猿展区改造打开了空间的高度,利用的空间的纵深并在设计中融入了中国传统元素。
设计要充分考虑动物需求
面对不能开口沟通的动物朋友,要了解它们的诉求,曹雅妮一般会先与饲养员沟通了解,“设计之初,要熟悉动物习性,观察动物行为,与饲养员了解动物个体差别及习惯”,不仅如此,她还会到改造的运动场去观察动物,耐心记录动物的一举一动,上了几次栖架,间隔多久……将其行为及轨迹逐一详细记录下来,曹雅妮说这是改造前的必要“功课”,最终积累形成数据,这样的数据会大大提升“个性定制”的设计效果。
设计不一定要很高大上,动物喜欢、适合它才是最好的。“我们要考虑到动物的原本的生境,然后利用场地空间,尽可能的去除人工痕迹,打造动物生活的美好生态环境。”曹雅妮说,“灵长类设计上会考虑纵深高度,加大它们活动空间;大型猫科会选用牢固耐用的圆木,这样可以满足动物磨爪蹭痒;食草动物展区会设置遮挡物,让动物感觉安全。”
设计改造是一项持久工程
“很多设计改造都不是一次性交付的”。当时黄喉貂展区的改造完成后,在连续的3个月的观察中发现,玻璃总是留有动物的排泄物。“鼬科动物肛门附近都长着可以分泌刺鼻气味的腺体,它们使用肛腺的分泌物、尿和粪便来标志它们的领域。黄喉貂作为鼬科动物也有定点排便、标记领地的生物学特性”,黄喉貂在房檐上排泄后排泄物会通过槽钢、顺着玻璃流淌到地面,玻璃内、外侧都会被污染,即便是清理后的玻璃也会很快又被污染。这对于动物来说是天性,但对游客来说味道刺鼻不说也影响观赏效果。如何在不损害动物福利又能提升观赏效果?曹雅妮选择保留这条房檐通道,使用了两块不锈钢板对房檐进行了加檐改造,内侧的钢板向斜下方倾斜,外侧的钢板与房檐齐平,这样改造后大部分排泄物沿着内侧斜板流到地面,笼舍玻璃可以长时间保持清洁,动物还可以在这条通道上自由穿梭。
“动物是最好的检验员”曹雅妮说,改造后根据动物对于“新家”的反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动物的设计改造并不是一次性完成就直接交付的,而是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提升的过程。
这一期的【开讲】到这里就结束了,下个月开讲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