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动物园有一片名为“水禽湖”的水域,在这生活着上千只水鸟,其中有一种大大的嘴巴、长长的脖颈和一身洁白的羽毛——鹈鹕,一直是水禽湖中最引人注目的存在,不仅体型最为庞大,“吃四方”的大嘴也让它成为水禽湖强悍的代表,但即便是这样,它也会受伤,会在受伤时掩饰伤口,好在经过全力救治后又重新回归族群过上了正常生活。今天就来说说鹈鹕救治的事儿~
当动物和人类一样发生伤痛疾病的时候,无论白天黑夜,北京动物园有这样一群人、一套救助闭环,在各自岗位上24小时守护这里的每一只动物。
水禽湖是北京动物园内生物最丰富的区域,生活着雁鸭类、鹭类等近千只水鸟。2022年6月30日,一只伤愈的鹈鹕重新回归水禽湖,恢复正常生活,而此前的两个多月时间,它时刻牵动着工作人员的心。
4月15日傍晚,饲养员在水禽湖巡视中发现,一只鹈鹕时而将嘴巴埋进翅膀里,时而振翅抖动。经验丰富的饲养员察觉到异常,立即靠近观察。果然这只鹈鹕的嘴巴正在出血,沿着血迹发现鹈鹕喉囊中间出现一道长长的口子笔直裂开——不知“探索”过什么新鲜事物,它的嘴巴“漏了”。鹈鹕受伤的消息第一时间传递给相关部门,各路“救助队员”迅速向水禽湖集
生命第一,分秒必争!救助现场,以最快的速度确定了救助方案。这只受伤鹈鹕尚能正常活动,为避免它遭到族群驱赶、甚至造成死亡,大家决定对鹈鹕采取保定捕捉。各路人马立即行动,园艺队送来了照明手电,管理队的工作船开启了水面搜索,饲养员和兽医在湖岸不停寻找受伤鹈鹕的踪迹。
受伤的动物往往极其敏感,行迹不定难以追踪,加上天色渐暗,观察和捕捉难度随之增加,为现场人员带来了极大挑战。夜色下,几路工作人员打着手电筒,逐渐缩小鹈鹕的活动范围,每接近鹈鹕一段距离,就静止观察它的反应;鹈鹕每一次摇头晃脑,大家的心里就多一分焦急。
最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搜寻、围护,饲养员在湖面西北岸的一个小水域,将受伤的鹈鹕保定捕捉。整个救助过程中,在工作人员默契耐心地配合下,没有让鹈鹕出现应激表现。
第二个挑战接踵而来。兽医院连夜召集动物医生会诊、制定手术方案,工作人员翻找各类文献都没可以参考案例,原来这是国内第一次出现这样的病例。鹈鹕的喉囊类似皮肤组织,薄到可以看到细小的血管,对于这种开放性创口并不是简单缝针即可。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手术。经验丰富的兽医和饲养员组成了手术团队。由一名饲养员抱住鹈鹕,关注动物情绪,另一名饲养员托扶受伤的部位,两名兽医拉伸裂成两片的喉囊,保持严丝合缝对准,主刀兽医负责缝合,每缝一针都要打一个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手术分两次完成,共计191针,历时近7个小时。
术后的诊疗休养是最后一个难关。为了受伤鹈鹕的尽快恢复、顺利放归,饲养员为它提供了安静的疗养单间和专人护理。同时为有效杜绝术后感染,饲养员还定期对环境开展消杀,定时对伤口进行换药。
恢复中,鹈鹕的每一口进食都关乎伤口的愈合,极有可能造成感染和二次破裂。为保证饲喂质量,每一餐饲养员都把鹈鹕抱在怀里保定后,再进行喂送。恢复初期,饲养员准备了较小的白条鱼,这样鹈鹕既不用张大嘴也便于吞咽。饲养员小心避开受伤部位,将小鱼一条一条喂到咽喉部的食道入口。由于鹈鹕偶尔紧张,会出现吃进去又吐出来的情况,这时需要对伤口进行清理后再次填喂。
恢复期的每一天,饲养员都观察记录下它的伤口护理情况和精神状态,创造自然舒适的小环境让它感觉安全和放松。此外,饲养员每天都带着它到水池“泡脚足疗”,以避免鹈鹕的足部出现问题。日复一日,饲养员的手机相册里填满了鹈鹕伤口愈合的照片。鹈鹕也渐渐对饲养员建立了信任,能够主动靠近配合喂食。
6月30日,经过77天康复治疗,鹈鹕终于痊愈,放归水禽湖。经过观察,这只伤愈的鹈鹕已重新融入水禽湖鹈鹕大家族,恢复了之前平静的生活。
(感谢饲养队、兽医院提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