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组会现场图片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与茶之间有着禅意的相联,“茶”字拆解即为“人在草木间”,既彰显了中国文字之妙,更透出一丝隐在中国文字中的哲学意蕴——草木本是无情之物,却因人而生情。昆剧《人在草木间》以此为名,用一缕茶香演绎一段凝结两岸情缘的传奇故事……
2月8日,2022年度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昆剧《人在草木间》召开建组会。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党总支书记孙明磊、副院长曹颖、业务总监曹文震,剧组主创、主演、主奏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昆剧《人在草木间》经过长达五年的酝酿和打磨,数易其稿之后,入选2022年度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该剧以一段民间商业的坎坷茶事,牵引出儿女间的旖旎情事,终归于两岸文化上同根同源,经济上休戚与共,血脉相连情感认同的深远史事。目前该剧已完成相关案头工作,进入到坐排阶段,预计将于三月底与广大观众见面。
部分主创及主演人员
在接到时间紧、任务重的创排任务后,主演及主创人员纷纷表示,将秉承北昆“一颗菜”的精神,发扬干劲、韧劲,发挥战斗力、凝聚力,悉心打磨、全力以赴,以精益求精的艺术理念,向人物内心深处探索,塑造好角色,为打造精品剧目而不懈努力。
昆剧《人在草木间》编剧 王宝亘
昆剧《人在草木间》唱腔设计 王大元
唱腔设计王大元老师作为北方昆曲剧院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昆曲唱腔的传承和发展脉络。他表示昆曲唱腔发展至今,面临演唱技巧与方式的更新与迭代,在唱腔的创作中将深植传统,在装饰音和润腔方面寻求突破,以求展示出北昆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昆剧《人在草木间》导演 方彤彤
导演方彤彤在发言中谈到,经过编剧王宝亘老师不断地修改和打磨后,昆剧《人在草木间》以“一人一事、一事到底”简洁清晰的故事脉络而构成,但故事背后的意义可谓深厚而深远。在该剧的二度创作中,要以小见大,展示出厚重的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深刻阐释两岸同根同源的血脉亲情,在彰显昆曲艺术价值的同时赋予作品更丰厚的时代意义。
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 曹颖
副院长曹颖表示,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作为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总书记在各项活动中也多次提到了“茶文化”,所以说昆剧《人在草木间》是应时应运而生。以传统文化演绎两岸题材,要深刻挖掘蕴含其中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昆曲人的责任与使命,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勇攀高峰,将这部现实题材的作品真正立于昆曲舞台之上。
北方昆曲剧院党总支书记 孙明磊
党总支书记孙明磊要求剧组人员要树立起“五个意识”,首先是“精品意识”,要以打造精品剧目为追求不懈努力;其次是“大局意识”,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创排工作中,要以大局为重,协同配合;第三是“创新意识”,要以守正创新的理念返本开新,激发创新活力;第四是“安全意识”,保证各方面安全是各项工作向前推进的重要底线;最后是“核心意识”,创作中要以导演为核心,增强团结、凝聚动力,希望昆剧《人在草木间》扬帆起航、行稳致远。
北方昆曲剧院院长 杨凤一
院长杨凤一在总结发言中谈到,该剧从创作之初到如今建组历经了近五年的时间,编剧王宝亘老师几易其稿,即使在身体抱恙期间依然笔耕不辍,老前辈年近耄耋依然心系艺术创作、心系北昆发展、心系年轻人成长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尊敬,更值得我们学习。昆剧《人在草木间》虽然不是鸿篇巨著的大制作,但它应犹如昆曲艺术一般,不似牡丹富贵、不及玫瑰艳丽,却能散发淡淡清香,沁人心脾,给人以美的愉悦。同时,又要以深刻的家国情怀,解构新时代语境下的“茶文化”,诠释出蕴含其中的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肩负起两岸文化交流的重任。期待该剧能以清新淡雅、品质卓越的艺术呈现,为社会和观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大戏看北京”再添力作、为两岸交流增色添彩!
建组会合影留念
主创人员名单
出品人:杨凤一
总监制:孙明磊
监制:曹颖
制作人:曹文震
编剧:王宝亘
导演:方彤彤
唱腔设计:王大元
服装设计:彭丁煌
舞美设计:陈勇
灯光设计:管艾
音乐作曲:张芳菲
唱腔配器:邢骁
造型设计:李学敏
道具设计:刘树祥
音效设计:乔江芳
副导演:王锋
指挥:郑学
打击乐设计、司鼓:庄德成
司笛:韦兰
场记:孔佳慧
剧务:刘鹏建 鲍思雨
演员统筹:杨帆
乐队统筹:孙凯
演出宣传统筹:王晶
项目统筹:付京京
主要演员名单
林凤池——翁佳慧 刘鹏建
金捃梅——朱冰贞 柴亚玲
魏建溪——李 欣
金手指——史舒越
茶博士——张 欢
老方丈——海 军
小和尚——张 暖
林 父——袁大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