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是个胡人,老家在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本来姓康。他母亲名叫阿史德,是个巫婆。相传他母亲多年不育,便去轧牢山(突厥人尊轧牢山为战斗神)祈祷,此举果然“灵验”,唐长安三年(703)正月初一,安禄山降生,据说“是夜赤光傍照,群兽四鸣,望气者见妖星芒炽落其穹庐”。当时的范阳节度使张仁愿发现天象异常,派人搜查附近的庐帐,本着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原则,杀了很多大人小孩。
安禄山命大,被人藏起来,躲过一劫。阿史德觉得这孩子天生与众不同,认为是神灵转世,索性就取名“轧牢山”。他从小随母亲在突厥部族生活。开元初年,他与将军安道买的儿子等人一起逃离突厥。后来,他与安道买的儿子结拜为兄弟,从此冒姓安氏,名禄山。
没过几年,安禄山成人,长得又胖又丑,脑袋瓜却非常灵透,通晓九种民族语言,在互市充当牙郎,给不同民族买卖双方牵线,以此为生。但他性情残忍,善于揣测人心,很多人不愿意跟他打交道。
转眼到了开元二十年(732),安禄山不知怎么偷鸡摸狗偷到了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眼皮子底下,张守珪令左右将其乱棍暴打。安禄山情急之下大喊:“大人您不想灭掉奚和契丹吗?何故打杀禄山?”张守珪听他出口不凡,未加惩处,并任命他为“捉生将”,让他到军前效力,与史思明一起去敌营抓人。安禄山熟悉山川地形,常常以少胜多,捉了不少契丹人。于是,张守珪提拔他做了偏将,后来还收其为义子。安禄山不负所望,屡立战功,官至员外左骑卫将军。
令张守珪没想到的是,当初没杀掉这个胡人,后来想杀居然杀不了了。开元二十四年(736),安禄山讨伐契丹失利。张守珪上奏,请斩安禄山。开元名相张九龄一看,不假思索,大笔一挥,批准。可唐玄宗却认为他骁勇善战,可以免官继续军前杀敌。张九龄甚至说过“乱幽州者,必此胡也”,无奈唐玄宗不听。
瞒天过海 偷筑雄武开元二十八年(740),安禄山东山再起,坐上了平卢军兵马使的位子。御史中丞、河北采访使张利贞到平卢巡查,安禄山百般讨好。张利贞回朝后,“盛赞禄山之美”。就这样,安禄山得到了唐玄宗的信任。他趁热打铁,抓住一切入朝的机会,向皇帝表忠心。有一次,他绘声绘色地跟唐玄宗说:“营州境内蝗灾,臣对上苍发誓,如果忠君不贰,就请老天爷显灵,遣散害虫。”誓言还没说完,一群红头黑鸟飞来把害虫吃了个精光。可是,这种欺骗三岁孩子的把戏,唐玄宗竟然信了。
看到杨贵妃宠冠六宫,安禄山不惜自请拜小他18岁的杨贵妃为干娘。天宝十年(751),杨贵妃让年近50岁的安禄山“作三日洗儿”,然后用大襁褓包起来,用大轿子抬着,欢呼取乐。唐玄宗目睹这一切,居然“赏赐贵妃洗儿金银钱物”,丝毫没有警惕。经过长达10余年的精心筹划和准备,幽州城兵精粮足,大唐王朝已呈山雨欲来之势。
起兵反叛 命丧家贼安禄山这么大的举动,朝廷不可能不知晓。可是尽管有人想揭穿他的真面目,无奈他太精明,在唐玄宗面前表演得天衣无缝。
天宝十三年(754)正月,安禄山来长安恶人先告状,在唐玄宗面前说:“臣不是汉人,不识字,陛下破格提拔我,杨国忠一直不甘心,想杀掉我。”唐玄宗好言安慰,甚至在安禄山返回幽州时,亲自为其饯行,还把自己穿的衣服给他披上。这一举动让安禄山惊出一身冷汗。他做贼心虚,搞不清皇帝是试探还是真心。出长安后,安禄山昼夜不停,日行三四百里,唯恐皇帝明白过来,派追兵取他性命。不久,唐玄宗发现派往幽州的使者受贿,这才察觉使者已经被安禄山收买,之前的情报都是假的。但此时无论他以什么理由召唤,安禄山都铁了心不再进长安城一步。他终于要反了。“安史之乱”直接导致唐王朝由盛转衰。幽州、成德、魏博等河北三镇趁机崛起,不服中央管束,统一的唐王朝开启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而幽州城经过这场劫难,军事地位更加凸显,成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
文章引自:《北京老城故事》,北京出版社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