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求助电话,法官来到了群众家门口
2022-01-15 20:3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近日,西城法院民二庭接到了新年第一通12368法律求助电话。随即委派杨桂林法官前往社区参与接诉即办推进会,解决贺老太太的养老难题。

贺老太太今年已有86岁高龄,家住西城区德胜街道安德路北社区。贺老太太与配偶张老先生未生育子女,于是在张女士小的时候收养其作为女儿。后来,因母女关系不睦,张女士未与养父母共同居住。2021年1月起,因张老先生身体状况恶化,为照顾父亲,张女士一家搬入安德路北社区与父母共同居住。2021年5月1日张老先生去世后,张女士与贺老太太关系持续恶化,贺老太太甚至多次向邻居、居委会、派出所反映女儿张女士对其进行虐待,不给其做饭,不对其进行赡养,要求提供帮助。而女儿张女士向居委会和派出所反映,母女两人多年来关系确实不睦,贺老太太患有精神疾病,对女儿张女士存在猜疑,不吃张女士做的饭菜,只愿意吃面包喝自来水,导致贺老太太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不断恶化。

居委会受理后,向德胜街道、区妇联反映相关情况,德胜街道组织接诉即办推进会,并请法院提供法律帮助。杨桂林法官参与协调会,对该纠纷中涉及的民事行为能力问题、监护问题、收养关系问题、继承问题、赡养问题及人身安全保护令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宣讲,并就纠纷的解决提出了建议。杨桂林法官倡议,家事纠纷应当情与法并举,要善于倾听群众心声,尽量通过调解缓和双方矛盾,倡导良好家风。

经协调,贺老太太和女儿均同意由社区居委会联系养老机构,贺老太太到养老机构进行养老,费用由贺老太太和女儿共同负担。其女儿亦书面承诺,愿意接受社区居委会监督,做好贺老太太的后续赡养。至此,可能涉及多个法律纠纷,引发多起诉讼的家庭矛盾得以化解。

杨桂林法官说,法院通过实地指导社区基层治理和矛盾化解,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街道社区矛盾化解能力,使更多矛盾在老百姓家门口就地化解;另一方可以结合具体纠纷宣讲相关法律法规,减少群众诉讼数量,起到精准普法的作用。

供稿:西城法院

编辑:潘歆宇 戴睿狄 姚日辉


作者:

京法网事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