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法官国际日
2021年4月28日,联合国大会第75届会议决议通过,确定每年3月10日为女法官国际日。
今天我们迎来了首个“女法官国际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王冰冰走进北京法院,近距离观察女法官的工作状况。
王冰冰先后来到海淀法院和顺义法院,跟随海淀法院少年法庭负责人秦硕、顺义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副庭长朱建娜体验女法官的一天。
颠覆对法官的刻板印象
法庭上她是威严的法官,讲台上她是和蔼的老师。作为多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为同学们讲授法治课已经成为秦硕工作中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少年法官,要经常走进校园,跟孩子们之间互动。
常年与未成年人打交道,秦硕的身上有一种不一样的特质。脱下法袍,走进教室,将司法向教育延伸,促法庭与课堂转换。她是法官,但也是一名母亲,秦硕希望通过审理过的案例告诉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合理的警示预防可以从源头上减少伤害未成年人事件的发生。
用爱守护少年的你
秦硕办公室的书柜中,有一层摆满的了各式各样的小玩偶。一边是书卷,一边是玩具,但在这位少年法庭法官的办公室里却不显得突兀。秦硕的这些小玩具都是给来少年法庭的小朋友们准备的,摆在这里任孩子们挑选。玩具虽不大,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缓解走进法庭时紧张的小情绪。作为一位女法官,一位少年法官,秦硕通过温暖的细节和女性独特的方式呵护着孩子们的心灵,一间充满爱的办公室,亦是守护未成年人的堡垒。
帮教有时比审判更重要
少年法庭的案子很多样,有未成年人被侵害案件,也有校园中涉及生命权、健康权的民事案件,只要涉及到孩子权益的案件少年法庭都会审理。对少年法官秦硕来说,跟踪帮教一个孩子少则三至五年,长则十几年,当孩子们需要法官提供帮助的时候,少年法官要以亲属、朋友的身份来介入家庭,帮助孩子们回归正规。秦硕也是一位母亲,在她看来,作为少年法官不是要惩罚一个孩子,而是为了让他过上正常的人生。少年法庭特有的U字形法台像一双拥抱在一起的手,这双手捧起的是对法治对未成年人的深切关怀和未成年人的成长之路。
上午十点,这已经是第三个庭
每天早上,各审判团队都在紧张忙碌的氛围中有序展开工作,朱建娜法官此时正在为她上午第三个案件的开庭做准备。
“下午还有四个!”看到朱建娜法官满满的庭审安排表,王冰冰不禁发出了感叹。
“像是和时间赛跑一样。”对此朱法官解释道,顺义法院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在司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多元调解+速裁审判”的工作模式。
大量案情简单、法律关系明确、双方分歧不大的案件,都通过调解和速裁审判快速解决,为当事人节省了大量时间,也减少了司法资源的消耗,朱法官就是负责这类案件的审理。
· 法庭里只有法官和书记员在场
跟随朱法官,王冰冰来到了法庭,但庭审现场只有朱法官、书记员和冰冰三个人。
原来,随着“智慧法院”的推进建设,大部分案件都通过“云庭审”系统进行线上审理。在这场“云庭审”中,朱法官远程审理案件,当事人通过微信小程序参与庭审,多方视频实时连线,零接触进行庭审活动。
· 一年一千件,一天5至10个庭审
庭审结束后,王冰冰和朱建娜法官面对面进行了交流。
“一年一千件,一天5至10个庭审”,面对日复一日强度大、节奏快的审判工作,朱法官表示,“枯不枯燥、厌不厌烦,这取决于你怎么看待这些案子。”
如何面对压力?朱法官说,工作上的压力往往不是当事人情绪的宣泄,而是来自于当事人那种期待的眼神,“有些案子对于当事人来说可能就是一辈子,你扛不住这些压力,你就干不好这份工作。”
王冰冰观察到,朱法官在庭审中体现出的是一种比较温柔的审判风格,能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对此,朱建娜法官表示,从事审判工作时间久了,更能体会到每个当事人背后的难处。
“即使简单的案件也要全力以赴。”或许相对大案、要案,这些案件在很多人看来并不起眼,而对于朱法官来说,每个案件都是当事人的大事。
采访结束后王冰冰表示
女法官眼中有光
对工作无比热爱
闪耀着女性力量的光辉
也代表着广大女法官
优秀的工作能力和使命感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感受
法官的工作日常
我看到了她们在面对
审判时的铁面无私
和面对当事人的人性关怀
在她们身上
我看到了千千万万女法官
优秀的工作能力和使命感
在这里也祝
所有的女法官们节日快乐!
供稿:海淀法院、顺义法院
视频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公众号
编辑:汪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