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案件,大道理”三中院发布典型案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2-08-05 09:2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司法审判教育、评价、指引、规范功能,2022年8月4日上午,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

三中院新闻发言人顾华介绍,近年来,三中院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最高人民法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和法院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积极在审判工作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小案件”讲述“大道理”,用有力量、有温度的司法裁判回应人民群众期盼,彰显了人民法院坚持“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通报会上,三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薛强从“强化组织领导,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意义;强化文书释法说理,充分发挥个案指引作用;强化司法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三中院在审判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情况。薛强指出,作为首都中级人民法院,三中院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贯彻最高法院《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审判,司法裁判的社会认可度和司法公信力得到显著增强,涌现出一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案例。2020年,三中院终审的“微信群发表不当言论名誉侵权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典型民事案例”。2022年,三中院审理的“王某诉西某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被确定为北京法院第72号参阅案例。

据了解,三中院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主要聚焦民事审判领域,从三中院2022年审判生效的优秀案例中,精选了十个典型案例进行发布,涵盖侵权责任纠纷、物权保护纠纷、合同纠纷、人格权纠纷等民事案由。十个典型案例涉及疫情防控、正当防卫、残疾人保护等领域,分别从诚实守信、社会公德、文明守规等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

三中院民一庭庭长陈晓东以案释法,通过生动的案件事实,介绍了十个典型案例的基本案情、法院裁判理由及案例意义。十个案例在法律的框架内,既完成了法律的逻辑推演,又针对案例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家庭问题等将抽象的价值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引导社会公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国政协委员李大进认为,今天发布的十个典型案例,不仅体现出三中院法官的专业素养,也彰显了司法的正义与温度。小案例阐释大道理,法院的裁判文书应当成为司法实践和人民生活的典范,这种典范是法官通过司法工作雕琢出来呈现给社会的精品,也是司法工作的意义所在。法官在审理每个案件中,用公正、廉洁、效率来诠释司法活动,而人民群众也希望看到司法活动中除了力度之外还应该有的温度,这个温度也是法官应有的态度,这个态度决定了司法活动中法官要走的路径和方向。希望三中院在未来能够呈现出更多精品案例,更多传播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案例,为首都司法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大典型案例目录

案例一:赵某甲等诉某景区管理公司、某旅行社等侵权责任纠纷案——景区管理者未尽到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案例二:某贸易公司诉陈某、某担保公司因申请财产保全损害责任纠纷案——恶意保全他人财产应承担赔偿责任

案例三:张某诉杨某防卫过当损害责任纠纷案——防卫过当人在造成不应有的损害范围内承担部分责任

案例四:张某甲诉某公证处公证损害责任纠纷案——公证机构未尽到充分审查核实义务致人损失的,应承担与过错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案例五:某公司诉李某甲、李某乙排除妨害纠纷一案——借防疫之名行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之实应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案例六:张某甲诉张某乙等物权保护纠纷案——遗产继承人在遗产被其他继承人无权处分时的权利救济

案例七:张某诉王某甲、王某乙排除妨害纠纷案——涉残疾人物权权益保护

案例八:温某诉冯某合同纠纷案——以结婚为手段办理北京户口的合同背俗无效

案例九:梁某诉某房地产公司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买受人在出卖人隐瞒抵押无法履约情况下的权利救济

案例十:叶某诉甲公司等姓名权纠纷案——未经他人许可冒用他人姓名的行为构成侵权

扫码查看北京三中院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典型案例

供稿:北京三中院

编辑:赵美兰 汪希


作者:

京法网事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