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电信网络诈骗|警惕“消费主义”陷阱,勿做网络诈骗帮凶
2022-11-30 15:3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2021年末,李小美怎么也想不到才毕业不久的自己,却站在了法庭的被告席上,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与无法想象的牢狱之灾仿佛一个硬币的两面,却由她自己亲手翻转。一名初入社会的大学生为何会走向犯罪,让我们一起来听她的故事。

李小美大学顺利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初入职场的小美像其他众多新人一样感到茫然与无措,繁重的工作让她身心俱疲,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在这段时间里,小美结识了自己的男友张宏一,恋爱期间张宏一出手阔绰,带小美出入高档场所、购买奢侈品,小美很快就迷恋上这种生活方式,深陷消费主义陷阱,也无心认真工作。

但短暂的爱情甜蜜期过去后,小美很快发现自己的男友没钱了,甚至要靠小美支援生活,在小美的追问下,张宏一不得不说了实话,张宏一既没学历也没工作,一直待业在家的他某天在上网时发现一款可以赚钱的APP,一些匿名用户在APP上出钱收购信用卡账户信息,并承诺如果可以完成特定的转款任务就可以拿到佣金,他之前花的钱都是通过帮助网络上的上家进行信用卡套现获得的,每套现一次就能得几千到一万不等,但现在他的银行账户因为多次异常转账被冻结了,之前挣的钱也花光了。小美得知后感到自己受到欺骗,但体验过奢靡的生活后,她内心深处却不想再回到过去的生活。张宏一见小美犹豫便顺势提议,两人可以一起帮助上家进行信用卡套现,收入非常可观,小美担心这类行为不合法:“转一下钱就能得这么多佣金,这些钱怕是来路不正吧?”

但张宏一反复劝说:“我套现很多次都没问题,而且咱们只是帮忙把钱转出来,他们的钱怎么来的跟咱们没关系的。”

小美耐不住张宏一劝说,便用自己的信息注册了多个银行的信用卡,张宏一通过网络与上家联系通过快递取得了POS机等作案工具后,便和小美通过上家指定的APP领取任务,将自己的账户信息提供给上家后,信用卡内陆续收到大额转款,两人再将收到的转款通过POS机刷到上家指定的账户内,每笔上家会给他们几千到几万不等的提成。

小美按照指示操作了几次后,见也没什么后果,每天在家动动手指就能轻松入账以前自己工作几个月才能挣到的钱,这些 “快钱”让她彻底放下顾虑,在转账消费,消费转账的循环生活中迷失了自己,被物质欲望吞噬,越陷越深。

2021年初,B市某派出所接到王红娟报案,称自己在网上做免费兼职时被电信诈骗人民币好几十万,公安机关第一时间展开侦查,发现在全国各地有多起类似案件,部分涉案赃款流向李小美名下银行账户,警方将李小美锁定为案件突破口,很快在B市某机场将其抓获,之后张宏一也主动投案。此时小美才知道,自己套现的资金全都是上游电信诈骗所得,犯罪数额上百万,经他们之手套现的便有四十余万,一直通过网络单向联系的上家也很快销声匿迹,两人帮助套现的行为让这些赃款可能再也无法追回。在案件审理期间,李小美认罪悔罪,其家属代其退赔了全部违法所得十余万元。

此案开庭审理时,李小美穿的不是自己购买的名牌服装而是囚服,戴的不是奢侈首饰而是手铐,过去一年的生活对李小美来说仿佛一场梦,追求虚幻的梦也让小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最终法院以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张宏一有期徒刑二年八个月,并处罚金;判处李小美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两人违法所得全部追缴没收。

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不要误入歧途,陷入消费主义与物质欲望编织的美梦中,那样只会越陷越深甚至走向犯罪,要警惕“消费主义”陷阱,抵制赚违法“快钱”的诱惑,提高定力,避免误入歧途,绝不做网络诈骗的帮凶。

供稿:北京二中院

文字:岳毅

责编:朱丽莎

制图丁洁

编辑:丁洁 姚日辉


作者:

京法网事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