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办理落户指标后劳动者却提前辞职?员工提交虚假病假条?“放弃缴纳社保承诺书”真的有效吗?……这些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导致劳动争议案件时有发生,阻碍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为推动构建诚信规范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7月18日,昌平法院召开新闻通报会,发布《劳动争议审判与诚信建设白皮书(2018-2022年)》,系统梳理近五年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状况和案件特点,并通报十起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向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出合理建议。
昌平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新闻发言人梁志勇主持通报会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昌平法院共审结劳动争议案件5262件,收案数量持续高位运行。其中,劳动合同纠纷、确认劳动关系纠纷、劳动保险纠纷三类案件占九成以上。这些案件存在与经济形势高度关联、群体性案件多发、中小微企业败诉率高、诉讼请求复合多元等四大特点。
昌平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潘幼亭展示白皮书并通报案件审理情况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普遍存在法治观念淡薄、法律知识匮乏的问题。”潘幼亭指出,一些用人单位的工资发放、绩效考核等管理缺乏规范性,个别劳动者重权利轻义务、进行恶意诉讼,都成为引发劳动争议的风险点。另外,失信成本较低,劳动关系诚信体系建设尚未完善,客观上也为不诚信现象的滋生提供了空间。
对此,昌平法院提醒广大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时,务必认真审阅所签署的文件,署名的同时签署时间。同时增强证据留存意识,妥善保管协议、接受用人单位管理的证据、薪资发放记录等材料。
面对一些劳动者违约离职、履历造假等失信行为,昌平法院建议用人单位要严把招聘关,对岗位要求、薪资待遇、违约金等进行详细说明,完善考勤、考评的规章制度,保障好劳动者的安全和权益,降低劳动用工风险。
昌平法院民一庭庭长郭建新介绍典型案例
昌平法院民一庭副庭长李戍环介绍典型案例
在昌平法院通报的十起典型案例中,一起因劳动者提前辞职,公司申请的落户指标作废而引发的纠纷备受关注。
邹某入职某保险公司时,为获得北京户口签订了《五年服务承诺协议》,市人力社保局出具《接收函》载明:该生须在引进单位连续工作满3年后办理落户手续。邹某工作一年半提出辞职,双方解除劳动关系。后公司提起劳动仲裁,要求邹某支付补偿金50万元。因对裁决结果不服,公司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认为,保险公司依约履行申请手续,为邹某取得进京落户指标,后因邹某未连续工作三年而无法办理落户手续。户口进京指标系稀缺资源,邹某明知协议约定五年服务期,其提前离职行为有悖诚实信用原则。保险公司为其办理户口落户指标存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成本支出,并对未来人才引进造成一定损失,因此判决邹某向公司赔偿损失5万元。
昌平区人大代表、北京市南口农场有限公司农促中心副主任张翼翔出席通报会
对此,昌平法院作出提示,用人单位的特定投入应得到保护,劳动者在服务期届满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会给用人单位造成相应损失,因此劳动者应当按照承诺向用人单位赔偿。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服务期仅限制劳动者因个人原因提出离职的情况,如果用人单位违法在先,则劳动者不受服务期限制。
扫码查看白皮书
供稿:昌平法院
文字:李戍环 周洁 赵振杰 江健伦
摄影:王宇新
编辑:王宇新 肖飞
审核:张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