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半出轨能否要求离婚损害赔偿?离婚后子女的大额教育医疗支出谁买单?遗赠抚养协议如何在老人意愿和实际付出间寻找平衡?面对离婚当事人的失信行为法院如何全力出击?
11月16日上午,平谷区人民法院召开家事审判工作情况新闻通报会,介绍近三年来家事案件审判概况及“和+”家事审判特色机制举措,并发布四个家事纠纷典型案例。发布会由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扬主持。
据了解,为全面推进家事审判专业化建设,打造家事审判高地,平谷法院充分借鉴先进经验,立足源头疏导和实质化解,秉承“和谐、和平、和睦”理念,打造“和+”家事审判工作品牌,在促进家事纠纷和谐化解、倡导善良风俗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平谷法院王辛庄法庭副庭长李建伟介绍,今年2月份,平谷法院将辖区内家事类案件集中至王辛庄法庭审理,“一庭集中”让家事审判专业化建设驶入快车道。2023年1-10月份,平谷法院家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已压缩至62天,调撤率达79.67%,服判息诉率高达97.63%,家事案件审理呈现出结案率高、调撤率高、发改率低、服判息诉率高、群众满意度高的“四高一低”良好态势。
家事审判提质增效的背后,是平谷法院推行“和+”家事审判理念、创新“和+”全链条工作机制的能动探索。平谷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王晓蓉介绍,“和+”理念,就是要将调解促和贯穿家事审判的全过程,将案结事了人和作为终极追求,聚焦实质性化解争议,护航家庭社会和谐发展。为此,平谷法院创新“1+N”家事纠纷联动会商机制,与区妇联、区民政局、区教委、区司法局建立常态沟通机制,形成家事纠纷化解合力。依托“12368热线+微网格”,主动融入区域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向前一步,持续不断推动纠纷化解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延伸。完善夫妻共同财产申报制度、家事调查制度、离婚证明书开具制度,签发“和+”心语温馨提示函、“孝老敬亲”倡议书、协议离婚风险提示函,让家事审判有温度、有力度、有速度,人民群众的诉讼体验显著提升。
会上,平谷法院王辛庄法庭法官助理郑坤发布了四个家事审判典型案例。案件涉及离婚损害赔偿、离婚后子女大额教育医疗支出负担、高龄孤寡老人遗赠抚养协议解除等家庭常见纠纷,为妇女、儿童、老年人依法维权提供清晰指引。
扫码查看典型案例
新闻发布会之后,王晓蓉与北京市人大代表、滨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月波共同为滨河社区“和+”普法驿站揭牌,旨在开启家事解纷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新篇章,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零距离、接地气、高质量”的家事法律服务,为辖区居民弥合亲情、答疑解惑开辟新的“法治根据地”。
●
代表发言
●
北京市人大代表王月波:平谷法院创新“和+”家事审判理念和工作机制,柔性、便民的举措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普法驿站的设立,契合了辖区百姓的法治需求,打通了普法宣传的“最后一公里”。今后,滨河社区将深化与平谷法院的协调联动,充分利用“和+”普法驿站平台和人民法院专业优势,做好普法需求的统计员、联络人,邀请法官走进社区,针对老百姓在婚姻家庭中的烦心事儿“靶向送法”,将滨河社区建设成为和谐幸福、孝老爱亲的“和+”示范区。
供稿:平谷法院
摄影:郑晓娇
编辑:赵雪潇 肖飞
审核: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