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再就业,这些法律问题要搞清楚
2023-12-12 22:3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当今社会,有不少老年人选择退而不休,在超过退休年龄之后仍继续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超龄后,劳动关系如何认定?“银发族”能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再就业过程中遇到法律问题如何维权?诸多问题引人关注。

12月12日,丰台法院以“保护老年人用工权益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为题召开第二十七期“月说新案”新闻发布会,对涉老年人用工纠纷案件审理情况、案件特点进行介绍,发布典型案例并作出法官提示。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期间,该院共审理涉老年人用工纠纷167件,案由多为劳动争议、劳务合同纠纷及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

据丰台法院民事审判二庭庭长周海平介绍,结合目前该类案件的审理情况,涉老年再就业群体用工纠纷当事人年龄分布集中在50岁至65岁这一区间,最主要的诉求包括确认劳动关系、支付工资及解除补偿或赔偿、休息权和工伤权益四大方面。同时,老年人用工纠纷中因发生受伤情况而起诉的比例较高、因老年人工作者自身疾病原因引起的侵权诉讼较多也是此类纠纷的突出特点。面对“银发打工人”群体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丰台法院立足爱老护老实际,以依法保护各方主体合法权益、力促劳资关系和谐稳定为目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更新细化劳动关系的认定规则,合理确定各方主体责任,不断探索完善涉老年再就业群体用工纠纷案件的裁判理念与规则。

围绕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认定、超龄劳动者的工伤赔偿等问题,丰台法院民事审判二庭全敏敏法官通报了3起典型案例,并结合案例作出法官提示。

“法官,我这个伤,行政部门都已经认定工伤了,酒店却说没给我缴纳社保无法赔偿,我该怎么办?”在赵某与某酒店劳动争议一案中,赵某因劳动期限届满后继续留在原岗位工作过程中受伤,经行政部门认定工伤并评残,但在仲裁裁决中,相关申请被驳回,后起诉至丰台法院。全敏敏介绍,“主张工伤待遇是当前审理涉老年用工纠纷案件的主要难点。我国工伤认定原则上是以存在劳动关系为前提,为保障超龄劳动者的权益、妥善解决职业伤害问题,行政部门在劳动关系之外对老年人工作者的工伤认定作出个别突破性规定,一般情况下其工伤认定难以得到行政机关及人民法院的支持。但赵某在该酒店退休后继续留在原岗位工作,即便不存在劳动关系,特定情况下,其所受伤害也可被认定为工伤,可主张由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或劳务受害赔偿等法律责任。”

如何用法律帮助“银发打工人”规避职场“雷区”?结合司法实践和典型案例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全敏敏法官表示,一方面,用工单位应注重用工招录审核、岗位职业病风险防范及用工过程的保护;另一方面,老年人在持续工作或返聘时,亦应当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针对双方建立用工关系应尽量签署书面合同,明确薪资金额、支付时间、工作内容及工作时间等基本要素,同时具备适当的证据意识,在日常工作中适当保存与工作内容、工作时间等核心工作情况相关的证据。

丰台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新闻发言人郭俊宝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面对日渐庞大的银发再就业群体,丰台法院将不断向前延伸审判职能,不断优化涉老用工纠纷解决机制,以法律为途径,解民生之难题,公平合理地保障“银发打工人”的劳动权益,让其真正勤有所获、劳有所保,收获高质量的晚年生活,为老有所为的银发一族上一道法治“保护锁”。

▲扫码查看典型事例

代表点评

杨中春

北京市人大代表

民进北京市委委员、丰台区副主委

海绵城市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俗话说“家有一老等于一宝”,这话对于企业来说也同样适用。老员工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过硬的技术能力,对企业的运作模式和人际关系也非常熟悉,不存在融入性的障碍。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即使达到了退休年龄,不少老员工身体状况依然非常健康。因此,不少企业在面临用工选择时,愿意采用“退休返聘”的模式来保留骨干力量。今天新闻发布会通报的典型案例,让我们对退休返聘人员再就业过程中遇到法律问题应如何维权有了进一步了解,希望法院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掌握这方面的法律知识,切实保障退休返聘人员的合法权益。

刁凤菊

北京市丰台区人大代表

丰台区幸福里养老中心院长

通过参加丰台法院的新闻发布会,我结合本人从事的养老行业,有以下思考。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用工企业不清楚,聘用退休人员要签订“劳务合同”而非“劳动合同”,甚至不清楚退休返聘人员对应的权利义务。建议法院加强对此类法律法规的宣传科普,可以采用事例、微动漫等形式,寓教于乐,防患未然,减少类似案件的发生。

供稿:丰台法院

编辑:胡灏洁 肖飞

审核:张磊


作者:

京法网事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