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环保司法题材热播剧《江河之上》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该剧以环境资源保护为大背景,以环资案件审判为牵引,给广大观众奉上一节环保普法大课,也以专业的视角和理念,给法律工作者提供了专业指导。
19年前,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首次被提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在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电视剧《江河之上》的热映,似号角般吹响守护绿水青山、保护生态环境、守护美丽中国的号角。
该剧剧情紧凑不拖沓、情节精彩不失真,以“深”“活”兼具的表现形式,从“至专、至真、至情”三个维度,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司法保护环境资源的饕餮盛宴。
这是一堂专业性极强的环境保护“普法课”。《江河之上》由最高人民法院及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有关部门指导创作,专业性自然不言而喻。“劳务代偿”的适用、“替代性修复”的理念、“甲醛超标案”中对“环境”的定义等等,这些专业领域的法律问题通过剧中的演绎和解读,将法治话语转化为了大众话语,以老百姓听得懂、看得明的形式被呈现,实现了普法内容的有效抵达。
不仅如此,剧中收养金雕却好心办了坏事,修建人工湖不仅损坏原始森林会还对周边环境形成威胁等故事的展现,加深了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理念的阐释,丰富着法治故事的展现维度,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办案“纪实录”。《江河之上》不仅展现了我国环保司法工作的发展历程,也真实体现了环境资源法庭的工作实况。
审判庭初立时“无案可审”的窘境、“砂轮厂污染案”的现场数树、“人工湖修复案”的庭前调解、“非法捕捞水产品案”的巡回审判、“金雕案”公众的不解……一幕幕、一件件,都真实地发生在环境资源法庭里。
该剧通过罗远、耿念、林海岚等人的演绎,使环境资源审判法官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法官们合议时的激烈辩论、挑灯夜战的查阅案卷、不怕辛苦的调查取证,这些真实的法院工作日常,更加生动地讲述了人民法官对环境资源司法保护的追求与执着。
这是一次温度与情怀的真情写照。案件上的严谨细致、尽职尽责,是对法官工作的基本要求;解决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困惑和难题,则是人民法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能动担当。
剧中,罗远法官对“金雕案”的耐心解释,耿念法官在“杨一木人身损害案”中的蹲地倾听,林海岚法官对刑满释放人员赵庆生的倾力帮助等等,无不映照着人民法官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办理案件,不辜负人民期待的生动实践。
为了环境保护这一个目标,罗远等人“白手起家”,凝聚在一起,更是体现司法改革先行者的艰辛和坚定。
“成立环保庭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环境,这个就是答案”,剧中罗远的这一回答振聋发聩。江河之上、剧里剧外,为环境“发声”,环境资源法庭永远在行动。
供稿:房山法院
编辑:成梦琳 郭进
审核: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