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小记者创造营丨24“宝儿”开学了,我们用这篇纪实记录下他们的寒假
2024-02-27 14:0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开学了,24名“朝来小记者创造营”的小记者告别了寒假生活,正式回归校园。就在前些天,第二期“朝来小记者创造营”举办了结营仪式,小记者们向老师、家长们展示了参加创造营期间取得的成果。此次创造营活动,围绕提升青少年“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开展,小记者们在实践中去听、去看、去感悟,并将这段经历书于纸上、记在心中,用稚嫩的语言,记录下这段经历中的美好。

24“宝儿”汇报创造营成果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朝来小记者创造营寒假体验营总结表彰活动。”在结营仪式上,小主持人张未萌介绍说:“现在,请大家跟随一段视频,一起回顾第二期‘朝来小记者创造营’的点点滴滴。”

在2023年暑假期间,第一期“朝来小记者创造营”获得青少年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为更好地服务青少年学习教育,联动家庭、学校、社会,做好新时代来广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来广营地区于2024年寒假期间启动了第二期“朝来小记者创造营”活动。

此次结营仪式是小记者们的主场,小记者代表李贞悦回顾了寒假期间在创造营的学习经历,龚雨田、高婧源、靳布、魏鸣阳四位小记者还朗读了优秀新闻作品。杨子乐、胡淑雅作为“小小乡史汇报官”,分别结合PPT和视频为大家介绍了来广营地区历史。

结业仪式上,小记者们的突出表现获得了朝来小记者创造营“优秀小记者”荣誉证书。

采访地区企业 笔下书写见闻

朝来小记者创造营努力培养“全媒型、专家型”的人才,精心策划活动内容,甄选青少年感兴趣的话题,带领青少年走进身边的企业、社区进行社会实践。

此次创造营携手朝来农艺园、凯叔讲故事、艺术宝等知名企业开展研学活动,通过实地走访、现场交流,让小记者们了解优秀作品诞生的台前幕后故事。

在参观企业过程中,小记者们踊跃发言,以孩子的视角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满足自己好奇心的同时,也采集到了新闻报道所需的素材。回到课堂后,小记者们互相分享自己记录的关键信息,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自选角度撰写了自己的新闻稿件。

小记者高婧源作品

小记者李贞悦作品

聆听奋斗故事 记录时代历史

住在北苑一号院的退伍老兵王玉曾在部队担任放映员、编辑、记者。他参与了“神州”号系列及科研实验任务的采访报道,荣获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优秀摄影奖”等奖项。

此次创造营邀请王玉为小记者们播放红色电影《鸡毛信》片段。“当时导演为了追求效果更真实,拍摄时可都是用的实弹……”影片结束后,王玉讲述了许多电影拍摄的幕后故事,小记者们听得津津有味,并围绕影片内容和抗战故事进行讨论。在随后的课堂练习中,他们将这些素材变成了一篇篇传承着红色基因的新闻稿件。

在北苑三号院社区,小记者们参加了一场“小小乡史汇报官”培训,创造营老师通过理论知识、绕口令练习等,培养小记者们的解说技巧。随后,通过观看来广营地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养猪大王”陈玉的纪录片,让小记者们撰写乡史讲解稿,并进行讲解。

小记者魏鸣阳作品

培养新时代全能型人才

这个寒假,除了走访企业、采访人物,创造营还特别设立志愿服务日,小记者们分成几个小组,跟随志愿者和社工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并通过团队协作将整个过程记录下来,互相分享参与志愿服务的体会。

第二期“朝来小记者创造营”结业仪式充分发挥小记者们的想象力,在老师辅导下,小记者们完成全程的主持、表演等内容。
来广营地区工委副书记崔晓利在观看了小记者们精彩的表演后,对他们展示出来的优秀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撰写能力以及良好的临场应变能力表示高度赞扬,并对“朝来小记者创造营”提出了三个希望:

1、希望通过“朝来小记者创造营”活动,激发地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锻炼青少年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口才表达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养;

2、希望广大青少年能够以自身视角讲述来广营农村城市化二十年发展历程,唤起青少年对地区发展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3、希望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整合资源,广泛社会动员,引导青少年回归社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挖掘身边人身边事,弘扬正能量。

接下来,来广营地区将继续丰富“朝来小记者创造营”的培训内容,创新形式载体,为地区青少年提供广阔的实践、体验和学习平台,帮助孩子们培养批判性思维、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带领更多身边人投身社会基层治理和地区发展建设。


作者:

朝阳来广营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